间歇性缺氧条件下幼鼠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变化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间歇性缺氧条件下幼鼠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的变化,探讨间歇性缺氧致遗尿与ADH神经元变化之间的可能关系,为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PNE)的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只SD雄性幼鼠(3周龄),体重50±2.7克,随机分为对照组(unhandled control group,UC)和间歇性缺氧组(intermittent hypoxia group, IH)。UC组:在正常环境中以普通饲料、普通饮水饲养6周;IH组:每日间歇缺氧6小时,于9:00AM-3:00PM入间歇性缺氧舱内,实验者向间歇性缺氧舱内循环充入氮气和氧气,每次循环30秒,通过测氧仪监测间歇性缺氧舱内的氧浓度来程控输气和排气装置,使间歇性缺氧舱内氧浓度在12%~21%之间循环。分别于缺氧的第2、4、6周三个时段,IH组各取6只、UC组各取2只实验动物,经腹腔注射水合氯醛麻醉,4%多聚甲醛溶液灌注固定,完整取出大鼠脑组织,于4℃的30%蔗糖磷酸缓冲液中脱水。按照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取下丘脑视上核层面,OCT包埋,冰冻切片机冠状切片,片厚10um。每个大鼠切5张,分成两套,一套用于HE染色(2张),另一套做免疫荧光染色(3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图像分析系统(IPP)计数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数目。结果:缺氧不同时段HE染色显示,随着缺氧时间延长,视上核层面细胞数逐渐减少,但未见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缺氧2周时的大鼠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和计数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P>0.05);缺氧组4周和6周时,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对照组视上核有大量ADH阳性神经元分布,ADH免疫阳性物质为深蓝色,位于胞浆,胞核不着色,ADH阳性神经元着色深浅不一。缺氧组大鼠视上核ADH阳性神经元分布减少,淡蓝色染色物质明显减少,染色淡,细胞形态不规则。结论:1.间歇性缺氧可致幼鼠下丘脑视上核ADH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间歇性缺氧时间越久,减少越明显。2.间歇性缺氧导致遗尿可能与缺氧引起下丘脑分泌ADH神经元减少有关。3.间歇性缺氧是否导致下丘脑分泌ADH的节律发生了变化,夜间血中ADH浓度高峰是否缺失,肾小管ADH受体是否因间歇性缺氧有所改变,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研制成型化的膨润土基多孔粘土材料,应用于红色染液废水的脱色处理.初步探讨该多孔材料对染料阳离子红X-GRL和直接大红FαG的脱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多孔材料对染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对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7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