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安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政策安全同等重要。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我国采取了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加之环保意识缺乏,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交通拥挤、绿地减少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需要正确了解我国近阶段的生态安全的状态,深入分析我国生态安全演化的机理和动态变化过程,探究影响生态安全水平的指标因素,从而使得我国生态安全的得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从人口经济压力、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社会生活状态、经济人文响应和生态环境响应6个要素层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从信息熵角度出发,依据最大信息熵原理(MIEP),以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SOFM)为算法,从复杂系统结构演化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动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同时对北京、湖北和辽宁三地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指数特征值?基本呈现增加态势,生态安全逐步发展提高,生态系统结构趋于稳定。中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大行政区域的生态安全状态呈现明显的优化趋势。我国生态安全状态较差及优化缓慢的区域集中于华北、中南和西北的交界地带,边缘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发展较快、较好,中部比较落后。2013年,除了人口经济压力仍需规划调控外,北京的生态安全系统结构基本已稳步、协调发展。湖北省的生态安全特征值基本呈现一个环比增长速度相对大小交替的趋势,辽宁省的生态安全特征值呈现环比增长速度整体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北京、湖北和辽宁三地相关性较高指标的预测分析,说明了MIEP模型进行生态安全预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MIEP模型可从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态安全演化动力学机理和各组元的相互作用,评价结果可用?值量化表示,连接权值可在SOFM网络的自组织过程中获得,避免了人为设定的主观性,同时,在生态安全的预测中也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