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属于糖尿病所致的微血管病变。目前有关D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证明,多种生长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作用参与DN的发生发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PF),是由两条相同的多肽链通过二硫键构成的同源二聚体。其生物学功能主要为强大的促血管通透性及特异性促内皮细胞分裂、促血管形成作用,目前认为VEGF在各种大血管、微血管病变中对介导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起着关键作用。 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发挥着作用,DN作为重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内皮功能紊乱必定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本实验通过检测不同阶段DN患者血浆VEGF水平,探讨VEGF和DN的相关性;并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ARBs)进行干预研究,通过观察ARBs对血浆VEGF水平的影响,间接了解血管紧张素-Ⅱ(ATⅡ)对VEGF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DN的发病机制。 方法 研究对象为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糖尿病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NA,30例);微量蛋白尿组(MA,29例);临床蛋白尿组(ODN,3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浆VEGF、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肾功能(BUN、Cr)等指标。MA、ODN组分别分为科素亚(氯沙坦)治疗组(MAⅠ组和ODNⅠ组)和常规治疗组(MAⅡ组和ODNⅡ组),比较各组在治疗前后血浆VEGF水平和UAER的变化。VEGF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在SPSS11.5软件上进行数据分析。对各种数据分别进行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NC)相比,NA组、MA组和ODN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由NA到ODN的三组DM患者中,VEGF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浆vEGF水平与病程、血BUN、Cr、HbAle和UAER呈正相关(r=0.547,0.541,0.504,0.532,0.515;P<0 .01)。MAI组和ODNJ组经科素亚治疗后UAER显著性降低(P<0.01,P<0 .05),血浆VEGF水平也显著性降低(P<0.05,P<0.01)。讨论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DN的早期患者血中的VEcF水平就已明显增高,并且随着DN病程的进展,患者血中VEGF的含量逐渐增加。同时,vEGF水平和Cr、UAER呈正相关,证明了VEGF和DN的相关性。 VEGF含量的变化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这支持了VEGF在DN中促进蛋白尿产生的假设。VEGF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通透性因子,且在肾脏中持续表达于足突细胞,结合位点则主要局限于肾小球内皮细胞,这样的解剖定位支持了VEGF可在肾小球通透性中发挥调节作用。糖尿病时,机体VEGF产量增加,增加的VEGF参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的功能改变,以致引起微量白蛋白尿甚至蛋白尿的形成。既往也有研究提示、vEGF对DN时产生蛋白尿的作用,而本临床研究表明DN患者血中vEGF和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成正相关,和以往的研究一致,也支持了VEGF在DN的蛋白尿的发生中发挥着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高糖浓度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肾内皮细胞、肾系膜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组织均有VEGF表达的增加。本研究显示血浆VEGF水平的增高和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关系。VEGF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明显的正相关,支持了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对花GF具有上调作用的观点。 既往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一n可引起vEGF的上调,Angn对VE。FmRNA的表达和肤的合成是一个强力的刺激。本实验进行了血管紧张素类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DN患者服药前后血浆VEGF水平有显著的变化,ARBs部分的减低了VEGF的血浆含量,间接的证明了血管紧张素对VEGF的影响。ARBs干预治疗前后,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这种降低可能部分是由花GF水平减少介导的。ARBs已经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明,对人肾脏具有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的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如果VEGF在肾小球功能紊乱、蛋白尿和肾损伤的发生发展中是重要的,那么ARBs降低VEGF合成则可能是ARBs保护肾脏的另一个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即通过阻碍、下GF的合成保护了肾脏。结论 1.在DN的早期患者血中,VEGF水平就已显著性增高,并且随着DN病程的进展,患者血中VEGF的含量逐渐增加,证明了VEGF和DN的相关性。 2.血浆VEGF水平的增高和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关系,支持了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对VEGF具有上调作用的观点。 3.ARBs部分的减低了VEGF的血浆含量,间接的证明了ATll可引起VEGF的上调,ARBs干预治疗后,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性降低,这种降低可能部分是由VEGF水平减少介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