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与中国园林设计理念刍议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eng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改革创新无疑成为社会的主潮,然而,一个成熟的、有着深厚历史沉淀的民族更不会忘记他们的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他们的根、他们的标志、他们的骄傲,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一个民族的疆土被人用武力占领了,还可以收复;一个民族的文化被人灭绝了,或者自己抛弃了,则万劫不复。”当世界经济驶入“全球化”快车道的时候,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与交锋也日益加剧,从而催生了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面对这样一种复杂多变的局面,我们必须学会从前人那里寻找智慧,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这其中就包括“中和精神”(《国学概要导论》)。本文大体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创新点等等。第二部分,侧重于“中和”之美的内涵解读。“中和”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它一方面强调用道德、伦理等规范艺术,倡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另一方面又注重艺术要素间的相反相成,主张通过协调相对立的艺术要素以达到辩证统一的艺术效果。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美学内涵,同时还注重了它的社会意义。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它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宽容大度、平和安详、中庸淡定的良好心态。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中和”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艺术特点,较深入地阐述了儒家这一美学原则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基本规律,即园林与建造者、周边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既达到建造者的“目的性”又要符合“规律性”),建造者与周边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体现伦理等级下的人际和谐),园林与周边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实现均衡的环境关系),园林与建造者、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通过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探讨,以引发我们对“中和”之美的美学思考与文化思考。第四部分,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中和”之美的现实意义和相关思考。第五部分,结论。在本选题的研究过程中,本人始终遵循导师张光兴教授的要求——“尊重传统,敬畏艺术,创新自我”。
其他文献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搜索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从其诞生至今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追捧,有人贬评。追捧是因为它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查询方式,使公众充分行
本文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程序表”制定的“现状调查和洞窟选择程序”,通过对敦煌莫高窟492个有艺术品的洞窟的详细调查,对其保存现状、病害种类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通信设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手机游戏开始逐渐成为
<正>能看多少就是多少,反正我们就试试呗,能看多少就是多少,反正我们就试试呗,考不上是命,考上了是奇迹。"我这么说,其实大伙儿也都是这么想的。2008那一年,我非常消沉,对前
期刊
胡愈之是我国文化出版史上的先驱之一,他长期担任报刊的主编和主笔,站在时代的潮头,以报刊为媒介,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学,以开放的意识、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时事,启迪民众
<正>神思:"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作为迄今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的华人设计师叶锦添先生,自我定位为"参与电影创作的艺术家"。最具备艺术大家特质的是他善于以美
市场营销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西方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我国加入WTO以后,银行业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内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
《妻妾成群》是苏童个人写作生涯中的一个转变,此后他开始逐渐放弃写作的先锋姿态,转而向某种"古典精神"回归。他的中短篇小说在形式探索、结构设计和语言使用等方面均继承了
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家庭财产调查显示,在城市家庭财产中,家庭房产为10.94万元,占家庭财产的47.9%,在家庭财产构成中比重最高。对于美国来说,房产也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以来,气候环境逐渐恶化,尤其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基数倍的速度增长,使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往来频繁,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利益,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