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膜碱烧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盲性化学性眼外伤。尽管临床上对早期患者行急救治疗,但是仍有不少患者或因为伤势过重而早期就溃疡穿孔失明,或者因无法减轻碱烧伤后出现的并发症而严重影响了视力。然而,部分碱烧伤的患者是因角膜碱烧伤后期需行角膜移植而排斥率却很高,造成移植失败而最终致盲。碱烧伤后角膜的损伤和愈合的确切机制和角膜移植的排斥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很多学者认为角膜碱烧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免疫机制其中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抗免疫反应、抗新生血管的形成的各种治疗的效果都并不理想。近年来角膜新生淋巴管的相关研究为角膜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带来了曙光。新生淋巴管所起的精确作用未完全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角膜新生淋巴管不仅与角膜炎症水肿的消退有关,更重要的是新生淋巴管参与了角膜的免疫反应。新生淋巴管和角膜新生血管构成了角膜的“免疫双臂”,加速抗原识别来促进了免疫反应的发生。角膜碱烧伤后,如果出现角膜新生淋巴管则不仅可以通过免疫系统识别变性的自身角膜蛋白加剧碱烧伤后早期的炎症,引起了早期的“自体排斥”反应;而且可以在角膜碱烧伤后期病人行角膜移植时增加了“异体排斥”的免疫反应。有学者认为角膜新生淋巴管还可以通过减少前房相关免疫偏离而增加了角膜的免疫排斥反应。但是,角膜碱烧伤后是否有新生淋巴管的出现及新生淋巴管的数量变化有何规律,至今仍无这方面的动物实验研究的详细报道,而临床研究更是一片空白。为此,我们采用NaOH溶液制作大鼠角膜碱烧伤的模型,观察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为临床上角膜碱烧伤后早期的抗新生淋巴管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物模型。同时我们通过收集一组角膜碱烧伤病人行角膜移植时取下来的碱烧伤后的角膜组织,进行新生淋巴管检测和相关临床资料的统计及其它有关的检查,以找出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的发生情况和临床上的一些间接估测指标。 第一部分: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的角膜新生淋巴管的动态变化。 方法:制备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并记录烧伤后每天的炎症指数(inflammationindex,ID)变化;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大鼠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抗体LYVE-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检测碱烧伤后6h、1d、3d、1w、2w、3w、4w、5w的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vesselscounting,LVC)和血管的计数(bloodvesselscounting,BVC);同时,采用常规的HE染色检测各个时间点的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计数PMN值;采用透射电镜和全角膜免疫组化定性观察各个时间段的淋巴管的局部微观结构和整体情况。 结果: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就有新生淋巴管生成,2w末时LVC达到高峰(7.67+1.00),以后逐渐下降,5w末时LVC基本消失,为0.33±0.50。碱烧伤引起的炎症高峰在3d时出现,比新生淋巴管高峰早且无明显的相关性(r=0.36,P=0.341)。新生血管的达到高峰的时间与淋巴管一致,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r=0.982,P<0.001)。 结论: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就有新生淋巴管生成并随时间动态变化,且其变化可能与炎症和新生血管有关。 第二部分: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人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的发生情况 方法22例角膜碱烧伤后需行角膜移植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病史记录每个患者的碱烧伤程度(injureddegree,ID)和碱烧伤的时间(time,T),并详细观测术前患者的烧伤眼的炎症指数(inflammationindex,Ⅱ),及采用计算面积软件SCION,根据患者术前的裂隙灯照片,计算出患眼角膜新生血管的相对面积(bloodvesselsarea,BVA)。采用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人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抗体LYVE-1和管腔内皮非特异受体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检测角膜新生淋巴管数目(LVC)和血管数目(BVC);同时,采用常规的HE染色检测各个烧伤角膜的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计数PMN值;采用透射电镜定性观察淋巴管的局部微观结构。 结果: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测22例碱烧伤病人中7例有新生淋巴管(约占32%),检测到的所有淋巴管腔数目(LVC=60)占所有的管腔数目(LVC+BVC=378)的16%,7例有新生淋巴管的患者均有角膜碱烧伤时间T<64M(months)。所有病例都伴随有新生血管(BVC、BVA)和炎症细胞的浸润(PMN),且它们及患者角膜碱烧伤程度(ID)、碱烧伤时间(T)、炎症指数(Ⅱ)均与新生淋巴管(LVC)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均有P<0.05)。通过逐步回归(stepwise)的方法可得到回归方程Y=1.134X1+0.083X2(AJUSTEDR2=0.814,Y=LI,X1=Ⅱ,X2=BVA)。透射电镜观察碱烧伤角膜组织中存在微观特征为管腔相对较大,管壁为单层内皮细胞覆盖,内无红细胞的淋巴管。 结论:一定比例的碱烧伤后人角膜中有新生淋巴管出现,新生淋巴管的变化与多个因素有相关性,但主要通过临床指标炎症指数和新生血管面积的观测就能够估计其发生情况。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各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得以广泛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突破,现代各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应运而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得越来越紧密,教学水平与效果大幅提升。语文学科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对传承与发展我国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然
课程改革把阅读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学校阅读现状与困境显现出了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前期对本校小学低年级的阅读状况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时间很不充足。参加调查的300名学生能够做到全年天天阅读的只有40人,仅占受调查人数的13%;一年中50%天数阅读的人数是224人,占75%;而阅读的天数不多,全年天数低于20%的有32人,占受调查人数的1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新课程教育不断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逐渐被提高重视和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其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本文针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当今教育发展日趋现代化信息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一举措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本文从二者整合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优势和发展进行论述,结合自身经历,旨在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合理、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中文教学融合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它们的发展也促
◆摘 要: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作文的写作也是如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分层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问题激趣、创造交流的机会,感受分层作文写作的乐趣、以演促读,提高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高年级分层作文写作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分层作文  
作文本来是一件乐事——一枝笔一张纸,我们可以让风从水面拂过,泛起粼粼波光;我们可以让雨自檐下滴落,发出滴哒声响;可以让时光倒转,去恐龙横行的侏罗纪;可以穿越虫洞,去探索四维空间的秘密……每一个文字似乎都在纸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倾吐生活的苦辣酸甜……这一切,该是多么有趣啊!可对这样趣味盎然的事,学生为什么竟畏之所虎?  其实原因不复杂——小学生作文本来就是一场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的互动教学,首先讨论了高年级的特点和互动教学意义,然后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最后讨论教师需要怎样进行互动教学。帮助小学语文教学采取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互动教学;研究  1引言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和中低年级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学生思想成长,所以在接受上有了巨大的变化。而是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提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