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在全国遍设藩镇,在江南地区设立的浙江西道,是唐政府为更好的控制这片区域所作的一种努力。浙西道存在的时间自乾元元年(758)至唐亡的天祐四年(907),在这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内,浙西道在叛军横行时从江东道分立,至唐末在各种因素的打击下,逐步分属于对立的割据势力。五代时在浙西分属于钱氏吴越国和杨氏吴国。浙西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中央和邻道产生了相互交织的密切联系,在镇海军兴废与漕运断续下,折射唐朝中叶后多方面的走向,开启唐宋之际的历史过渡。浙西并非单纯的经济支持型藩镇,而有更为广阔的历史活动层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从浙西到江南再到整个唐帝国的历史进程。本论文主要分五章,第一章围绕浙西本身的历史趋势,结合整个唐朝的宏观变化,依照各个时期不同的表现与特点,区分为四个小的时期,依次是草创阶段,鼎盛时期,继续发展,直至唐末的混乱,随着唐朝的灭亡而一同消失于历史舞台。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变幻过程中,浙西除以财赋与中央保持紧密联系外,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很好的表现。第二章主要从镇海军屡兴屡废的独特经历为契入点,全面解析中央与浙西密切而全方位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唐政府财政体系变革出发,理解在漕运南端的浙西缘何得以兼江淮转运等使职,以及浙西在与邻道关系互通中,定位浙西的区域位置。第三章整合浙西在军事力量特点,在保持本地区稳定的各种努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忠诚与叛逆个性,由于本区域内大规模的动乱时有发生,因此,浙西的军事力量从开始的恭顺到后期的骄横,反映江南地区由稳至乱的历史走向。第四、五两章从经济和文化表现出发,简要了解浙西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程度,能比较充分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变化,从而对浙西的经济文化地位有更深的认识。浙西的历史与唐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结合全文的叙述,能对中唐以后的这段历史有更清晰的理解,这也达到本文写作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