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浙江西道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在全国遍设藩镇,在江南地区设立的浙江西道,是唐政府为更好的控制这片区域所作的一种努力。浙西道存在的时间自乾元元年(758)至唐亡的天祐四年(907),在这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内,浙西道在叛军横行时从江东道分立,至唐末在各种因素的打击下,逐步分属于对立的割据势力。五代时在浙西分属于钱氏吴越国和杨氏吴国。浙西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中央和邻道产生了相互交织的密切联系,在镇海军兴废与漕运断续下,折射唐朝中叶后多方面的走向,开启唐宋之际的历史过渡。浙西并非单纯的经济支持型藩镇,而有更为广阔的历史活动层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从浙西到江南再到整个唐帝国的历史进程。本论文主要分五章,第一章围绕浙西本身的历史趋势,结合整个唐朝的宏观变化,依照各个时期不同的表现与特点,区分为四个小的时期,依次是草创阶段,鼎盛时期,继续发展,直至唐末的混乱,随着唐朝的灭亡而一同消失于历史舞台。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变幻过程中,浙西除以财赋与中央保持紧密联系外,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很好的表现。第二章主要从镇海军屡兴屡废的独特经历为契入点,全面解析中央与浙西密切而全方位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唐政府财政体系变革出发,理解在漕运南端的浙西缘何得以兼江淮转运等使职,以及浙西在与邻道关系互通中,定位浙西的区域位置。第三章整合浙西在军事力量特点,在保持本地区稳定的各种努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忠诚与叛逆个性,由于本区域内大规模的动乱时有发生,因此,浙西的军事力量从开始的恭顺到后期的骄横,反映江南地区由稳至乱的历史走向。第四、五两章从经济和文化表现出发,简要了解浙西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程度,能比较充分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变化,从而对浙西的经济文化地位有更深的认识。浙西的历史与唐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结合全文的叙述,能对中唐以后的这段历史有更清晰的理解,这也达到本文写作的初衷。
其他文献
介绍了俄罗斯铁路客车悬挂装置的发展,提出新型主动悬挂系统。采用该系统可使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至少减小15%~20%,明显改善运行品质。 The development of Russian railway p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巴蜀城市的发展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早在距今4500多年前,巴蜀地区的成都平原就出现了早期古城群。
学位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1912-1928),新疆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面临俄国、外蒙的入侵以及俄国内战的冲击;阿尔泰、伊犁、塔城处于分治状态;新疆内部存在官民矛盾及流民问题;土耳其泛伊
本文以漠河金矿二十三年的兴衰为行文主线,以漠河金矿的制度建设为研究重点,围绕漠河金矿在不同时期的制度建设以及企业同期的经营发展状况,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揭示
清末民初天津从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变迁,随着城市变迁,市民犯罪现象增多,而下层市民的犯罪十分突出。本文结合当时天津城市变迁的特点,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统计学等有关学科的理
商业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在商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中而产生发展的,它对提高市场主体的商业文明素养,使其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与规则文明开展商业交往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