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药青天葵多糖化学成分及抗补体免疫活性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青天葵为兰科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Hance)Schltr.的干燥全草或块茎,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作用,实验研究证明青天葵总多糖具有抗补体免疫活性。青天葵多糖的成分复杂,其分子量、糖链长度、单糖的组成和连接方式均会影响其药理作用。因此,本论文对青天葵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组成和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所获得的青天葵均一多糖进行抗补体免疫活性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青天葵发挥“清热解毒”功效的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青天葵多糖粗品,Sevage法结合木瓜蛋白酶除去游离蛋白质后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dex G-10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法进行分子量测定和纯度鉴定;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单糖组成分析;苯酚-硫酸测定总糖含量;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硫酸-咔唑法测定糖醛酸含量;采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一维核磁共振波谱(1D-NMR)、二维核磁共振波谱(2D-NMR)、甲基化-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2.采用体外细胞溶血免疫分子模型,以肝素钠注射液为阳性对照,测定均一多糖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的抗补体活性,确定青天葵多糖的抗补体免疫活性。3.采用MTT法测定均一多糖DT2-1和DT2-2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构建体外细胞抗炎模型,并用青天葵多糖DT2-1和DT2-2进行干预。结果:1.从青天葵总多糖中分离得到5种均一多糖,分别为DT2-1、DT2-2、DT4-2、DT4-2 及 DT6-1,其分子量分别为 1280、950、1070、810、930KDa,总糖含量分别为78.64%、82.45%、86.13%、83.51、84.72%,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3.95%、6.38%、5.63%、4.65%、5.44%,糖醛酸含量分别为 8.44%、16.65%、4.01%、2.42、7.17%,其中 DT2-1 中主要含有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a)、甘露糖(Man),三者的比例为3.4:1.4:1,含有少量的葡萄糖(Glc)、木糖(Xyl)、鼠李糖(Rha)、葡萄糖醛酸(GlcA)、半乳糖醛酸(GalA);DT2-2中主要含有Gal(半乳糖)、Ara(阿拉伯糖)、鼠李糖(Rha),三者的比例为2.1:2:1,含有少量的甘露糖(Man)、葡萄糖(Glc)、葡萄糖醛酸(GlcA)、半乳糖醛酸(GalA);DT4-1中主要由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及阿拉伯糖(Ara)组成,三者的比例为2:1.6:1,含有少量的鼠李糖(Rha)、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A);DT4-2.与DT6-1均主要由葡萄糖(Glc)及半乳糖(Gal)组成,比例分别为6.4:1和3:1,含有少量的鼠李糖(Rha)、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A)。2.青天葵均一多糖DT2-1和DT2-2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途经中均无显著地抗补体活性;DT4-1、DT4-2及DT6-1具有显著地抗补体免疫活性,经典途径的CH5o分别为54.21±2.62、77.54±2.12及51.46±2.38μg/ml,旁路途径的 AP5o分别为 76.68±5.14、92.58±6.42 及 91.35±6.42μg/ml,它们的活性稍弱于阳性对照药肝素钠。3.五个均一多糖均无细胞毒性,且可以显著提高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率;DT2-2、DT4-1、DT4-2和DT6-2在浓度10~300 μg/ml时均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而DT2-1则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从活性青天葵总多糖部位追踪得到5个均一多糖。通过体外溶血抗补体模型和LPS诱导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炎症模型,进一步证实青天葵多糖具有抗补体免疫活性,提示多糖类成分可能是青天葵发挥清热解毒功效的活性成分。
其他文献
设计一种基于运动控制器的甘蔗去皮机,可实现入料、去皮、出料整个过程的自动化。该机入料和出料采取两套机构,针对甘蔗的特性设计弹性去皮刀具,并采用运动控制器作为控制系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科学界一直都认为,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拥有复杂感情和道德感的物种,然而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生态学家马克·比科夫教授对各种动物的习性进行研究后认为,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中都具有“道德细胞”。比科夫教授研究发现,世界上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都具有先天性的公平感和同情心,愿意帮助其他陷入危难的动物。比科夫已经将他的惊人发现写进了新书《野性的正义》中。  比科夫教授在新书中说:“人类拥有道德感、动物没有道德感是我们长
2006年,美国好莱坞曾推出一部科幻恐怖影片《吸血蝙蝠》,影片中,一个大学校同发生离奇命案,动物行为学教授瑞登发现凶手竟然是受到环境污染后发生变异的吸血蝙蝠。然而,这样虚构的不幸情节竟然存现实中发生了。近来,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发生了吸口血蝙蝠攻击附近人类的事件,并造成多人死亡。  在科幻影片中,吸血蝙蝠是因为受到污染发生变异后才导致人的死亡,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变异的吸血蝙蝠也会攻击人类,这是什
明人李实《蜀语》:“竹作篾甚柔者曰竹.,音慈,丛生,七月出笋,甚软,可为绳.惟川产最多,利用最大,别土不产,与江东慈孝竹不同.同.”但又有另外的说法.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