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141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起从外周血中提取并测定microRNA的方法,探讨miR-141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诊断为结直肠癌(CRC),未经术前放化疗,并且排除其他肿瘤病史的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实验组跟对照组外周血中miR-141表达水平并比较,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外周血miR-141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指标的效能。将实验组中4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七版)进行TNM分期,并对比分析各期患者miR-141表达水平,以探讨miR-141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对实验组进行跟踪随访,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提取并测定外周血中miR-141表达量,并与治疗前作对比,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治疗前后的关系。  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miR-14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外周血miR-141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803~0.946),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血清miR-141表达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组患者进行TNM分期,Ⅳ期患者血清miR-14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Ⅱ、Ⅲ期。  结论:血清miR-141在结直肠癌患者呈高表达,且其在Ⅳ期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说明外周血中miR-141表达水平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且其对患者肿瘤分期、预后等有一定影响。治疗后血清miR-141表达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但有下降趋势,有待继续随访,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经胆囊管行胆总管结石取出的适应症、手术技巧、临床结局、应用价值。  方法:按自制适应证前瞻性纳入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
目的:  1.探讨SDS-PAGE检测尿蛋及评估肾损伤的临床价值,试图发现不同类型肾损伤的特异性蛋白条带;  2.寻找富集和浓缩尿蛋白成分效果较好的样品处理方法,运用MALDI-TOF MS
目的:对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外显子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析,探讨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中国华东地区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相关性。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