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刺山柑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①采用柱色谱法对刺山柑果实醇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②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对刺山柑果实的脂溶性成分进行萃取,以GC-MS法对其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③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④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刺山柑果实提取物各萃取部位进行抗炎能力的初步筛选。结果:①通过柱色谱从刺山柑果实提取物中,分离出了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手段及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出了其中的10个化合物,依次为:水苏碱(1)、山萘酚-3-O-芦丁糖苷(2)、芦丁(3)、三十二烷酸(4)、正二十八烷醇(5)、原儿茶酸(6)、琥珀酸(7)、β-胡萝卜苷(8)、正十六烷酸(9)、正二十八烷(10),其中化合物(4)和(10)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②从刺山柑果实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检测出了11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97.80%;分离出了14种挥发性成分,确定了其中13种化合物的结构。③测得刺山柑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分别为1.82%和4.56%;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溶剂提取物均有一定的还原能力、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其中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强于抗坏血酸;④样品5小剂量和中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小剂量和中剂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5.70%和35.39%)。结论:本研究发现刺山柑果实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行业,为刺山柑后期的成药性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