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李渔美学研究对其戏剧美学、园林美学强调很多,本文认为李渔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其生活审美。学界虽然对其生活审美、生活美学也有涉及,但这方面研究还很薄弱,李渔生活审美研究中存在着概念使用不准确、重复研究、多局部细节研究等问题。另外,当今也是生活审美大发展的时代,学界对当前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有褒有贬,从总体上看,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在数量上有了极大提高,但质量还有待提升,要解决当前生活审美中存在的问题,古典美学资源也许可以提供借鉴。因此,本文以《闲情偶寄》为主要文本,参考相关文本,广泛搜集李渔研究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生活审美实践与生活美学观念相参照、文本分析与理论概括相结合、同类文献相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李渔生活审美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新认识了李渔美学思想,分析了其生活审美对大众生活审美实践的意义与对当代美学研究的学理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研究李渔生活审美的独特领域。李渔研究多集中在其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李渔美学研究也主要表现在戏剧美学和园林美学上。本文主要研究其生活审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李渔生活审美系统化、条理化。第二,采取生活审美的独特视角。采取一个新的视角,会对李渔有一个新的认识。从生活审美角度看,李渔的主体审美、环境审美与对象审美都体现了立足于生活与立足于艺术的不同特点,也由此可知,李渔美学的独特贡献当是其生活审美。第三,发掘李渔生活审美的实践意义和学理意义。李渔生活审美不但是明清生活审美的突出个案,而且其生活审美实践与生活审美观念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学理意义。 本文先对李渔的生活审美领域和生活审美观念分别考察,继而在此基础上深入总结李渔生活审美资源对当代社会大众生活审美与当代生活美学研究两方面的启示意义。 李渔日常生活审美领域包括主体审美、环境审美与对象审美三部分。主体审美包括外在美、内在美和主体之美的培育。对于主体审美,李渔主张内外并重,更重视内在美;天生起决定作用,但后天人力也是必要补充。他不只是个被动的欣赏者,还是个主动的培育者,而且在后天培育方面,他也很重视内在修养。环境审美包括房舍审美、山石审美、植物审美、窗栏审美。李渔房舍审美的三个突出原则是实用、创新和节俭;山石审美则强调自然、真实;植物审美包括从颜色、形状、香味等外在形式美到内在神韵、人情物理等;窗栏审美强调窗栏要坚固耐用,并要突出发挥“取景在借”的作用。对象审美包括器物审美与饮食审美。李渔对器物的认识是辨证的,赏玩器物和实用器物可以互相转化,他还要求器物之制要美善兼顾,器物摆放要自然、灵活多变。对于饮食审美,李渔首先崇尚自然;其次是注重味道鲜。李渔的主体审美、环境审美与对象审美都突出了生活的维度,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李渔生活审美观念包括审美主体观、审美对象观与辩证审美观。其审美主体观认为只要具有“闲情”和“慧眼”,人人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贵人、富人、贫贱之人等都可以审美,这为生活审美奠定了主体基础。其审美对象观认为时时、事事、处处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这为生活审美提供了对象基础。李渔日常生活审美观念的突出特点是辩证地审美观,即生活与审美的圆融统一,它表现在实用和审美结合、自然和创新统一、创造和欣赏并重、通俗和高雅共赏等四个方面。 李渔生活审美意义。李渔生活审美观念之主体观、对象观与辩证审美观都是值得大众生活审美实践借鉴的。李渔立足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进行生活审美的审美实践也说明,日常生活审美是可能的,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可以对人们的生活发生更大影响。为此当代美学应走向生活审美,惟有如此,美学研究才能走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美学家自说自话的窘境,才能真正地发挥一门人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生活审美、提倡认识论生活美学。生活美学大约有两种:认识论生活美学和本体论生活美学。认识论生活美学是把生活作为审美对象,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归宿,并把这种生活美学作为一种认识对象。本体论生活美学则是试图建立“生活”与“美”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用“生活”代替“实践”、“生命”、“生态”等作为“美”之本体。本体论生活美学属于传统哲学美学,美学要真正走向现代,就要走向认识论生活美学。 总之,本文从生活审美的角度重新整合了李渔美学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李渔生活审美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梳理出生活审美实践与生活审美观念两部分。李渔生活审美实践主要围绕生活主体、生活环境和生活对象进行审美,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生活审美维度,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李渔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其生活审美实践也为当今生活审美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李渔生活审美观念之审美主体观、审美对象化及其辩证审美观也为当今生活审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李渔生活审美个案也表明:美学研究只要走出形而上的本体论研究,走向形而下的认识论研究,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