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价值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生存质量的追求,还将关注点落在临终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临终关怀逐渐兴起临终关怀不仅是人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表现,更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体现近三十年来,我国临终关怀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在实践领域却遇到了一些伦理冲突,困扰着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之间的冲突也让临终关怀面临重重困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临终关怀本身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价值原则和能够指导实践的伦理原则本文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寻找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学基础,让人们在重新对临终者的主体地位和尊严进行认识的基础上,为临终关怀克服困境提供出路首先,文章对临终关怀的内涵特点国内外发展历史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对临终关怀进行伦理审视的必要性对临终关怀内涵和特点的探讨主要是在对临终临终期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确定临终关怀的对象手段和目的关于临终关怀的形成与发展,从国际上看,临终关怀最初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兴起于英国,创始人是桑德斯博士,之后发展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公共事业在中国,虽然传统文化中一直蕴含着临终关怀方面的思想,但真正作为一门学科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许多城市已建立了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进行伦理审视的必要性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讨论的,即临终关怀的内在要求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疾病谱系变化的现实要求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对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束缚,具体主要有:第一,对临终阶段界定不准确引发的伦理问题,无论确定的过早还是过晚,都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第二,传统孝道观的过度治疗与临终关怀的姑息治疗之间的冲突在传统孝道中,即使治疗对于患者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医院和子女还是坚持为病人进行治疗,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安心;然而临终关怀更加看重患者的生活品质,希望患者在生命的尽头可以安心舒适地走向生命的终点第三,传统死亡观的死即不幸与临终关怀的死亡探讨之间的冲突,与传统思想中回避死亡的观点不同,临终关怀关注的是患者自身作为主体的权利和意愿第四,传统医学观念的治病救人与医疗资源的公正分配之间的冲突临终关怀拒绝无用的治疗,舒缓疗护的治疗方式不仅是对病人自主性的尊重,更是对医疗资源进行公正分配的有效方式,是对现有资源的尊重,更是对人的尊重再次,对临终关怀的生命伦理学基础进行阐释,分别对临终关怀主体及临终关怀的尊严予以生命伦理学的支持临终者虽然很快就会走向生命的终点,但其作为人的性质并没有变,主体性是人本身固有的特性,因此,临终者依旧是属于主体性的存在作为主体性的存在,临终者有权利追求生活的品质,选择生活和治疗的方式,决定自己走向生命尽头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生命的尊严因此,临终关怀作为一项社会性的公共服务,其目的就在于让临终者有尊严的走向生命的尽头最后,针对临终关怀在实践中的困境,文章在对临终关怀进行生命伦理学确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终关怀的原则一方面,临终关怀要确立人的尊严的价值原则,为临终关怀提供一个统领所有概念的原则;另一方面,在价值原则的指导下,重构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即舒缓疗护的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尊重临终者的原则临终者优先选择的原则和对临终者进行关怀的原则与此同时,还要开展死亡教育,重构关怀方式,并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为临终关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