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53272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内涵着手,阐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然而,同传统产业一样,高新技术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限制竞争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现实提出了两个问题,即反垄断法是否适用?如果适用的话,反垄断法应适用到什么程度,尤其是对于其产品和服务主要是由知识产权来维系的企业?本文在第一部分对第一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本文认为,反垄断法应当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但是,反垄断法在实施时需对一些细微问题进行调整,以使之更好地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情况。这些问题,本文归纳为六个方面,即技术问题、市场的发展变化速度、企业之间的合作、进入壁垒、产量和价格的影响、网络效应。由于各国反垄断法一般都是由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企业结合制度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组成,本文分别以第二、第三、第四部分就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企业结合制度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适用,对第二个问题进行了回答。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对合作研究与开发新技术中的限制性协议的规制方面。在该部分,本文翻译介绍了欧盟的第2659/2000号法规和美国的国家合作研究与生产法案。通过这两部法律,我们可以看出,欧盟和美国对研究与开发中限制性协议采取的是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然后,本文对合作研究与开发中限制性协议进行了反垄断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一国的反垄断法在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时,须考虑其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其中的产业政策,合理界定相关产品市场和相关地理市场,并且对合法的限制性协议予以豁免。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对合作研究与开发中创新垄断的规制方面。在该部分,通过对欧盟和美国对创新垄断的执法(包括司法)实践,本文认为,对创新垄断采取的相对宽容的态度符合世界反垄断执法潮流。作为创新垄断的一个典型例子,本文对网络效应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网络效应内部化予以了研究。在控制企业结合制度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对合作研究与开发新技术中创新市场合并的规制方面。在该部分,本文首
其他文献
TRIPS协议自1995年生效以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由于传染病的冲击和发生了几起药品专利权争端,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给予了更
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出发,逐层深入到宪政文化的概念。通过对中西宪政文化生成历史的回顾,归纳出各自宪政文化的特点。西方的宪政文化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开始孕育,在经历了中世
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普及,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趋于缓和,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类与生态圈的矛盾依然存在,其中由资源利用引起居多,自然资源便是主要的利益冲突来源。自然资源作为自然界物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十九大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对完善我国环境保护与损害救济制度有较大推动作用,自然资源生态损害的私法救济亦需补足。鉴于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体制的缺陷,国家兼具管理者和所有者身份,针
“春秋决狱”,自其出现以来,就成了众矢之的。当代的法学学术界也几乎是盖棺定论的认为:“春秋决狱”开古代中国司法擅断之先河。但是,当我们抛开这种想当然的断论,透过支离破碎的
文章对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两个时期克拉拉·蔡特金在妇女运动方面的革命活动进行了分述,结合她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贡献,论证了蔡特金妇女运动理论与实践及其在世界工人运动中
专利制度之三大重心包括专利之要件、专利权之实体内容及程序规定。专利要件之界限,划定了可取得专利标的之范围;专利权之实体内容,影响发明人是否愿意将其发明公开以取得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