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EPC总承包项目投标阶段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ong_dra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逐步发展,随着近年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中国承包商在世界各地取得了一些业绩。但同时,一些失败案例,也暴露出了中国承包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当前,EPC总承包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主要形式,其风险种类多、影响大、存在于包括前期投标阶段的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之中。中国承包商参与国际EPC总承包项目的经验还不是十分丰富,尤其在项目前期的投标阶段,还存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缺点,此阶段的风险管理对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工期、质量管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管理不到位的话,将给承包商带来经济及声誉方面的损失。本文针对承包商较容易忽视的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检索已有文献资料,参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发布的PMBOK相关内容和理论,将风险管理工作简化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应对三大步骤。首先介绍了国际EPC总承包项目投标流程及其风险的特点,进而总结出了投标阶段的七大风险类别。然后,针对风险评价环节,总结评价体系的设立原则并介绍了六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接下来,关于风险应对工作,总结了四种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并针对投标阶段七大风险类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方法。接着,运用实例分析法,对一个国际EPC总承包项目投标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一一检验了前文总结的风险识别、评价、应对策略的实用性,最后,对全文最终做出了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已经成为民众十分关心的热点话题,不断被报道的医疗事故纠纷,甚至是“医闹”等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导致医疗机构正常的经营秩序受到干扰,使医务人员的从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增加。由于沿海开放的政策优势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南京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民间金融都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但是自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民间金融一度“消失”于“地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贸易形态,成为发达国家各国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而最近这些年来,产业内贸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
现代化农业体系要求将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率因素集中于区域内某些产品的生产。此类农产品必须满足有市场潜力,运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品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