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六放珊瑚来源真菌Cochliobolus hawaiiensis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来源微生物是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人们对海洋来源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绵、海鞘等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来源真菌上。近年来对珊瑚来源真菌的研究已引起极大关注,但主要是对八放珊瑚Octocorallia(如软珊瑚、柳珊瑚等)来源的真菌进行研究,对六放珊瑚Hexacorallia来源的真菌研究很少。本课题组对采自中国南海涠洲岛的一种六放珊瑚ZoanthidPalythoa haddoni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其中的一株旋孢腔菌属真菌Cochliobolus lunatus(TA26-46)中分离获得了一系列具有抗污损活性和抑制农业致病真菌活性的十四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本研究采用抗真菌活性模型对与旋孢腔菌属真菌Cochliobolus lunatus(TA26-46)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比较接近的10株真菌进行筛选,获得一株旋孢腔菌属真菌Cochliobolus hawaiiensis(TA26-15),其粗浸膏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以旋孢腔菌属真菌C.hawaiiensis(TA26-15)为研究对象,利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包括9个sordarin二萜糖苷类衍生物1-9,3个香豆素二聚体类化合物10-12,5个甾体类化合物13-17。其中,化合物2-7,9为新化合物,结构新颖之处在于二萜苷元骨架上醛基、2-羟基癸酸侧链长短及其末端羧基的变化。新化合物通过1D/2D NMR结合MS数据确定平面结构,通过NOESY、NOE以及耦合常数确定了相对构型。  采用抑菌、细胞毒活性、抗病毒以及卤虫致死活性模型对旋孢腔菌属真菌C.hawaiiensis(TA26-1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sordarin二萜糖苷类化合物对真菌Candida albicans ATCC10231表现出了选择性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2对C.albicans ATCC10231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活性,MIC值分别为3.68μM,2.86μM。化合物3-9对C.albicans ATCC10231的抑菌活性相对于化合物1和2有所降低,其MIC值分别为14.87μM,12.69μM,11.94μM,9.76μM,8.67μM,18.29μM,23.78μM。化合物8和9的活性相对于其他化合物活性降低,表明糖基片段是影响抗菌活性的重要基团。Sordarin二萜糖苷类化合物1-9无卤虫致死及细胞毒性活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Zoanthid P.haddoni来源真菌C.hawaiiensis(TA26-15)中分离获得17个化合物,主要涉及二萜糖苷类、香豆素二聚体类和甾体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个。Sordarin二萜糖苷类化合物对C.albicans ATCC10231显示了选择性抑菌活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