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健身操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是民族舞与现代运动形式的完美融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成套动作创编与完成的科学合理化,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操”“舞”相互融合、创新共进为出发点,力求创编出一套既富有佤族民族文化风格,又体现健身操项目内涵的佤族健身操套路。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依据健身操项目发展的民族化趋势、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及全民健身发展的时代需求,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二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清晰界定佤族舞蹈、民族健身操、佤族健身操相关概念,深入探析民族健身操的创编及发展现状。第三部分,基于健身操编排规律,设计完成了本套佤族健身操的创编依据、原则、要素、方法、创编过程、创编评价与修改等具体的创编理论设计,使本套佤族健身操更趋于科学合理化。第四部分,详细分析健身操和佤族舞蹈的内在特征、基本动作技术特征、供能系统特征、主题音乐结构特征、并对佤族民俗文化和二者特色元素进行提炼与选择。结果表明二者“力”与“美”内在特征不谋而合;通过下肢“踝”“膝”“髋”律动带动身体活动具有共性;以运动时间为标准的能量连续统一体的四区划分中,同属于3-4区混合活动类型,以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为机体主要供能系统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音乐是贯穿二者成套动作最重要的元素,音乐选配均注重鲜明的韵律感;佤族舞蹈动作元素来源于原始的宗教祭祀和日常农耕劳作活动,具有原始、古朴特点。第五部分,梳理专家及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对成套佤族健身操进行完善与影响因素思考:以有氧运动为主,动作内容注重“健”“力”“美”的呈现;音乐具有诱导作用;创编者对主题内容的“偏爱”与“凸显”;创编者创编水平对成套动作的制约。并进行成套动作内容记录。本套佤族健身操从具体创编实践对其理论研究展开全新视角,深入挖掘佤族舞蹈与健身操的共性与差异性,为佤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健身操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新的载体。目前已推广的民族健身操得到各个群体认可和接纳,接下来应全面整合创编此类民族健身操,让参与者在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