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小学门前常出现一道特殊街景,在小学上学放学时段,小学门前及周边空间聚集着大股的接送市民和接送车辆,门前街道及临近马路的交通通行几近瘫痪。大量等待接送的家长拥堵在人行道空间,非机动车的临时停放,导致人行道通行功能丧失;接送机动车肆意停留、侵占路边的非机动车道,更是加剧了原本处于上下班高峰期道路的拥堵,这些熟悉的街景反映了城市小学校前空间在城市化、机动车化发展背景下的瘫痪状态。城市小学的校前空间是以学校主入口为界的内外周边区域,是学校空间与城市空间交叠的部分,是两者空间并置、渗透的产物,其空间规划组织需要与城市空间发展、城市交通形态发展相协调。然而,小学规划建设之初,通常将关注重点放在校园整体规划或建筑设计两方面,忽视了作为特殊空间的校前空间在城市化、机动车化背景下发展适应性的考虑,致使校前空间在当前城市发展背景下使用功能的缺失。本文以城市小学的校前空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城市小学的研究范围及城市小学的接送现象进行概述,肃清校前空间概念、组成部分以及空间行为主体和行为特征;其次,从学校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学校与城市的区位关系,学校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关系及校前空间与城市道路的结合方式,并与类似空间作简要比较。基于对无锡市城市小学的客观调研分析,笔者从校前空间本身的空间形态及门前交通组织两方面对空间使用现状问题进行概述与剖析,分析导致校前空间功能失调的原因;最后,基于充分梳理校前空间使用问题的前提下,从校前空间规划、临时停车区域规划和动态交通组织三个方面,给予缓解校前空间使用的相应对策,以期能够收到显著的缓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