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兰坪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盐盆地,含盐地层厚度近2km,已证实有三套含盐建造。前人对盆地内盐类矿产资源的研究主要以钾盐为主,对石膏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主要通过对河西地区石膏发育特征的调查,结合微量、稀土元素特征分析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石膏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及石膏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河西地区内石膏主要赋存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和古新统云龙组,受构造挤压作用的影响,原始沉积的成层性石膏发生变形并侵入上覆地层中,挤压作用的强弱影响石膏的侵入形态,如盐丘、盐株、盐背斜、盐穿刺等。(2)通过对赋存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中的石膏及围岩的微量元素对比分析,Sr/Cu、Sr/Ba、V/Cr、Ni/Co、U/Th、δU值显示出石膏是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在咸水—缺氧的还原环境中由蒸发作用所形成。(3)石膏及灰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曲线总体上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存在Eu元素负异常。∑REE普遍较低。LREE/HREE及(La/Yb)N显示出样品轻、重稀土间分馏程度一般,石膏样品的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于灰岩。所有样品的(La/Sm)N及(Gd/Yb)N显示出样品中轻、重稀土内部的分馏程度不明显。(4)碳氧同位素相关性表明样品虽然受到一定成岩作用的影响,但其原始碳、氧同位素特征基本没有改变;古盐度Z值的范围是123.22‰133.6‰,平均值为129.33‰,大于120,显示出盐度较大,判断为海相沉积;δ18OV-SMOW-δ13CV-PDB的示踪图解中显示流体中CO2主要来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5)灰岩和石膏的87Sr/86Sr值的范围是0.7076950.709014,平均值为0.707987,与海水锶同位素值相近,表明它们同源,且为海相沉积。(6)石膏中相对富集重硫,δ34S值的范围是12.9‰14.3‰,平均值为13.6‰,通过与晚三叠世三合洞组中的δ34S值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赋存在上三叠统三合洞组中的石膏为原生石膏。综上所述,认为石膏形成的物质来源主要为晚三叠世时期特提斯洋的海水及深部热液的混合卤水,在干热的气候条件下,水体不断蒸发沉淀形成原始的石膏层。随着喜马拉雅运动,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使得三合洞组中原始石膏层受构造变形作用后以盐构造的形式侵入上覆古新统云龙组地层中,形成河西地区独特的石膏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