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GC7又称Dppa3或者Stella,在小鼠中是一个150氨基酸的固有无序非折叠蛋白,主要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参与调控表观遗传修饰以及印记基因的表达。YY1是一个功能复杂的转录因子,既有转录激活作用也有转录抑制功能,YY1能够通过招募PRC2复合体至染色体上介导转录抑制,YY1能够促进m TOR介导的AKT的磷酸化,PRC2复合体主要介导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甲基化,AKT能够通过磷酸化EZH2的第21位丝氨酸来调节H3K27me3。本研究通过F9细胞中的PGC7的互作蛋白质谱数据发现YY1可能与PGC7存在蛋白质互作,本研究中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免疫荧光染色、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实时定量PCR(Q-PCR)等技术,探究了PGC7与YY1在F9细胞中的功能,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构建了p CMV-MYC-YY1表达载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了小鼠YY1蛋白与PGC7蛋白的互作;并利用Flag-YY1与HA-PGC7在F9小鼠畸胎瘤细胞系中检测了YY1蛋白与PGC7蛋白的共定位;在互作的基础上构建了小鼠YY1蛋白三个主要结构域的截短体的表达载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共沉淀(Co-IP)确定了PGC7蛋白与YY1蛋白的结合的位置位于YY1蛋白的转录抑制结构域。2.本研究中发现在小鼠F9细胞中过表达PGC7会导致细胞中H3K27me3总量下降,干扰PGC7会导致细胞中H3K27me3总量上升;在小鼠F9细胞中过表达YY1会导致细胞中H3K27me3总量上升,干扰YY1会导致细胞中H3K27me3总量下降。3.为了解释PGC7调节H3K27me3可能机制,通过免疫共沉淀比较了PGC7蛋白对于H3野生型和H3K27R突变型的富集情况,PGC7能够与H3结合,且突变后结合能力减弱;并验证PGC7蛋白能够与PRC2复合体的EZH2、RBBP4及EED互作,验证了YY1能够与EZH2、EED、SUZ12及RBBP4直接互作;通过PGC7加入实验,验证了PGC7对于EZH2与SUZ12、EZH2与EED、SUZ12与EED的互作没有影响,证明了PGC7不能通过直接影响PRC2复合体的结构;通过PGC7加入实验,发现PGC7能够竞争性抑制YY1与EZH2、SUZ12及RBBP4的互作,即PGC7的存在可以竞争性抑制YY1与PRC2复合体的结合。4.为了研究PGC7在YY1促进AKT磷酸化和AKT介导的EZH2磷酸化这两个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蛋白质免疫共沉淀验证了AKT蛋白与EZH2蛋白之间存在直接互作;通过PGC7加入实验,发现PGC7的加入能够促进AKT与EZH2直接的互作;在F9细胞中通过抑制剂MK2206抑制AKT活性和过表达验证了AKT能够调节H3K27me3的含量,并验证了在F9细胞中AKT的存在能够使磷酸化的EZH2(p EZH2-S21)的含量上升,发现过表达PGC7能够导致含量上升,即PGC7能够抑制EZH2的酶活。5.通过蛋白质免疫共沉淀验证了YY1蛋白与AKT蛋白之间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荧光验证了AKT与YY1在F9细胞中存在共定位;通过PGC7加入实验,发现PGC7的加入能够促进AKT与YY1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过表达YY1验证了其能够明显促进AKT激活,但PGC7不能促进AKT的激活。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PGC7能够与YY1互作,且在F9细胞中PGC7和YY1都能调节H3K27me3的含量,发现PGC7能够与PRC2互作,但是不能够破坏PRC2复合体的结构,YY1能直接与PRC2互作招募PRC2,PGC7可以竞争性抑制YY1与PRC2的互作,PGC7可以促进AKT与EZH2的互作来调节p EZH2-S21,PGC7可以促进AKT与YY1的互作,但不能促进YY1对AKT激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