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菌致病性分化与致病基因GMK1核苷酸序列比较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对不同地区来源的35个小麦全蚀病菌菌株主要进行以下2个方面的研究。1)致病力测定。取每个菌株对6种作物(小麦、大麦、黑麦、水稻、燕麦、玉米)接种。分别比较其菌丝侵染根系情况、寄主生长状况、根系危害严重程度、病情指数。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出现致病力分化现象。不同菌株接种到小麦后,致病力不同,G4、G13、G18、G28、G35对小麦致病力都较强;G11、G17、G19、G26菌株对小麦致病力都较弱。同一菌株对六种寄主上也存在着致病力差异。总体表现为:小麦发病最为严重;其次是大麦、黑麦、水稻;燕麦和玉米几乎都不发病。2)菌株间GMK1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比较。在35个菌株中,根据病菌致病性分化情况,挑选12个代表菌株,并依据Genebank的GMK1及其同源基因,设计简并引物,PCR扩增GMK1基因第二、第三两个外显子及其之间的内含子区。结果得到一个长度为490bp的片段,将它们的序列与Genebank GMK1的DNA、CDS相应区域比较,发现有5个菌株出现1个碱基变化,另外7个菌株没有变化。这说明我们克隆的目的片段非常保守,同源性很高。综合上述两个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的致病性分化现象与GMK1基因的第二、第三两个外显子及其之间的内含子序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其他文献
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水稻产区,近年来危害加重。二化螟分布广且呈现周期性爆发的特点,这可能与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不同生境中的遗传适应分子机制相关
学位
中生菌素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农用抗生素类生物农药,但是对中生菌素的作用机制我们还没有深入的了解。长期大规模的田间应用表明农用抗生素在田间防治有些病害时具有比化学农药更好的防治效果,而离体抑菌(杀菌)效果却不及化学农药;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研究还发现长期应用这些农用抗生素,病原菌也未出现抗药性。所有这些研究结果和现象都说明农用抗生素不仅直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而且可能对植物体也发生了作用,提高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