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教育渐渐“异化”,脱离了“育人”的宗旨,渐渐成为政治和经济的工具。教育性质由自主性转化为他主性、功利化和工具化。这一性质的转变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中都有明显的体现。在教育目的中,教育失去了崇高信仰的支撑,渐趋功利化。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土地上。教育目的功利化的基础下所产生的教育内容单一,只重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人非智力潜质的挖掘,道德教育严重缺乏。教育的工具化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对象的工具化。受教育者被当作流水线上统一生产的工具,失去了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在教育方法上,由于受成功学的影响,凡事追求第一,学生之间没有合作,更多是彼此的竞争。面对当代中国日益突出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继承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当中的精华,同时也不应放弃对西方优秀教育思想的吸收。从而帮助中国的教育实现“创造性转化”:即超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的对立,实现两种思想的融合。其中,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流。而基督教教育思想也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立足于教育的哲学基础——天道观和人性论,为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的比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天道观决定了人性论,而人性论又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次,本文从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论、师道观几个方面对儒家和基督教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儒家“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观决定了儒家的教育内容以德育为主,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的内省;基督教中全备的认识上帝、爱上帝的教育目的决定教育内容以灵育为主,教学方法上注重灵修和默想。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的价值,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教育的道路提供借鉴。为解决当代教育的问题,实现当代教育的重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在教育目的中,需努力树立崇高的信仰,一方面,崇高的信仰是人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信仰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失去信仰的道德教育终将沦为规范的传授。在教育内容当中,需要推广生命教育和对经典的学习。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生命得以涵养,理性和感性得以融合在一个完整的人性当中。经典蕴含着天地之心、修齐之道和治平之方,回归经典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整体性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内省功夫,内省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和消化生活的能力,预备学生进入生活。最后,需要恢复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对教师的尊重程度极大地影响受教育的程度。
其他文献
海洋表层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是联系大气和海洋系统的关键。对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大气的气候条件,海水的环境以及海洋和大气碳的转换情况。二叠世-三叠世之交生物
科学和宗教就像是镜子的正反面,密切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众所周知,科学代表的是理性,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宗教则是信仰问题,与人类精神世界相关。但是宗教和科学并不是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灭绝和环境突变是个划时代的全球性地质事件,是古生代海洋生态系破坏和中生代海洋生态系开始重建的重要转折点。前人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提出了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载体已成为高校德育载体中新的载体形式,被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网络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它深刻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正> 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种现代管理会计工具应运而生。但目前很多企业在对传统以预算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新的管理会计工具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而学习型政府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学习型政府的目标在于提高政府组织的行政效能。学习型政府的建设除
二十一世纪被誉为海洋世纪。各国极为重视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海洋民俗文化隶属于海洋资源的一种,如何合理保护、利用,以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成为了目前各国的重要工作
应收账款是与企业销售密切相关的,账款的回收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来说,也更倾向于现销。但由于竞争的压力迫使许多企业提供赊销业务,由于各方面的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滋阴补气化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气阴两虚夹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内科门诊病人中符合放射性肺炎纳入标准的6
甘南藏区的最显著的特征即藏民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在这样的情况下,政权与教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甘南藏区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政教合一制,即拉卜楞寺的政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