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陆架浅海小型底栖动物生态与线虫分类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hanleife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采自东海秋季(2012年10月)18个站位未受扰动的沉积物样品,对东海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生物量、空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18个站位样品的线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分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海域18个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89±221 inds·10 cm-2,914.4±441.8μg dwt·10 cm-2,其分布从北向南、从近岸向外海呈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即由近岸向外海先增加,至124°E数量达到最高值,继而递减。东海海域共分选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按其丰度以自由生活线虫为最优势类群,优势度为89.5%;按生物量多毛类则是最优势类群(44.7%),其次为线虫(30.9%)、介形类(9.7%)和桡足类(4.7%)。垂直分布上,占总量57.7%的小型底栖动物及56.4%的线虫位于沉积物0–2cm的表层。聚类分析显示东海18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可归为一个群落。  2012航次东海海域18个站位,线虫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07±215 inds·10 cm-2、282.6±86.0μg dwt·10cm-2。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310种,隶属于133个属,29个科,4个目,而且不同站位之间,线虫组成种类差别较明显。整个研究海域主要的优势种有 Sabatieria paradoxa Zhang,1992,Dorylaimopsis rabalaisis Zhang,1992,Parodontophora marina Zhang,1991,Comesa warwicki Platt,1982等。在摄食类型上,沉积食性者(1A+1B)占优势(物种数占58.8%,个体数占56.0%);幼龄个体占线虫群落个体总数的29.0%,雌雄比例平均为1.5:1。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及丰度的分布与小型底栖生物的分布呈相似的分布规律。  在已鉴定出的310种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中,发表新属1个(Paragnomoxyala Jiang&Huang,2015)、新种1个(Paragnomoxyala breviseta Jiang&Huang,2015),发现并描述了新种7个( Paragnomoxyala minuta sp. nov., Elzalia bifurcata sp. nov., Metacomesoma breviseta sp. nov.,Terschellingia filicaudata sp. nov.,Terschellingia stenocephala sp. nov.,Litinium rotundicaudatum sp. nov.,Cobbionema donghaiensis sp. nov.),新纪录14个。
其他文献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mhage ICH)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尤其是重症病人,30 d内死亡率高达30%-50%,预后极差。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肯定,但缺乏科学性论证,且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甚少,使得中医药的研究与应用很难与世界接轨,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室的前期实验研究表明,黄芩苷能够提高SOD活性,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