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中的人神关系的变形及其文学表现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描述了三个世界,天堂世界、现实世界和黑暗世界.神和天使都存在于天堂世界中,所有的人生活在现实世界里,撒旦则是黑暗世界的王者.人神之间的关系是带有从属性质的:因为神是整个世界的统治者,并且按照自己的样貌创造了人.人生活在神所创造的现实世界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现实世界的统治者又是服从于神的统治之下.人希望能够摆脱这种被束缚的状态,通过不断的背叛、冲突使得稳固的三角形关系慢慢变形,使得原本紧张的人神关系慢慢趋于融合.在蛇的诱惑下,人偷食了禁果,这导致人与神所立之约的破裂.随之而来的接连不断的冲突背叛更加剧了人神关系破裂的速度,当呈三角形的关系结构无法承受冲击挤压下,所有的关系并非坍塌而是进而转变为能够包容所有一切的圆形.圆形不同于其它图形的硬性框架,圆形是能够包容所有的一切的图形载体,罪恶、背叛或圣洁.神拯救背负着罪恶的人们,并使之慢慢融入人的心灵深处,这使得人神关系从冲突、紧张的三角形逐渐走向融合、平和的圆.人神关系向融合的圆形转变,使得人神之间的紧张关系缓和,达到心灵上的平和状态.在爱的包容中,人追求的目标和祥和的幸福.
其他文献
明代是中西历法的过渡时期,在中国历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学界已有的研究工作更多地集中于有关西方历法问题的研究,而对明代传统历法的评价,历来大都不甚高,因而向来是
《刘子》是唐前的一部子书,初见于《隋书·经籍志》,凡10卷,55篇。内容较为驳杂,大抵论及治国爱民、防欲修身、崇学贵谦、祸福利害等方面,与人的社会生活准则和道德品质修养
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批评的方法,对她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死亡与和谐作以剖析,通过展示萧红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对其个体心态的影响,昭显其个体心理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