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L. Selinker1969年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中提出来的。1972年Selinker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正式提出该术语。我们将其定义为: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者建立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它不断丰富完善,逐渐向目的语靠近。目前,中介语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近几年中介语变异性研究越来越成为中介语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也就是说语言习得者语言的变异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对于中介语变异性研究是否应包括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围内,研究者进行了激烈地争论。我们认为应当研究中介语变异性,因为我们坚持认为中介语变异性与习得者语言的发展关系密切。中介语变异性能反映不同情景中的行为如何影响中介语使用及其整个发展过程。所以可以认为中介语变异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全面地认识中介语自身,而且可以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特点与性质,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相关启示,推动语言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介语任务变异性开始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不过那时对于该项研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偶然进行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才开始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检测中介语任务变异的相关假设,揭示影响中介语变异性的主要因素。当然,这类研究的数量不多,并不能充分说明不同类型的任务为何会引起中介语变异性。此论文的研究仅是作为一个初步尝试,试图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发展过程的相关特点,并期望能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文中,我们采用Labov的研究框架来调查英语动词一般过去时在三项不同的任务(语法测试、口语面试、口语叙述)中的准确率,规则动词与不规则动词在不同任务中的准确率和不同任务中不同性别的被试使用这一语言形式的准确率差异。本论文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介绍中介语的定义以及Ellis(1985)和Bialystok & Sharwood Smith(1985)对于中介语变异性的不同分类。而后具体阐述两组解释中介语变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