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高年级段汉语书面表达状语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aocang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语法观念里,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定状补只是附加成分,但吴启主和李裕德却用构件确定句子成分的理论,通过变位的方式,指出句子成分实际是主语、谓语、状语。徐杰又提出“谓头说”,认为谓头的位置是能实现全句功能范畴表达的敏感语法位置,因为它能把补足成分里的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有效地转化成一个谓语,并让它跟主语产生传统语法所说的“主谓关系”。这两种说法都强调了状语的重要性。而且状语本身的成分相对复杂,类别也较多,还有一定的语序规则,这些对抽象思维能力和汉语语感都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讲,学习和应用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其进行书面表达时难免出现偏误。本文基于所收集的4000余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高年级段的书面表达语法偏误语料,对其中出现的状语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将状语按照语义分为两大类二十一小类,并分别统计每类状语的使用例数、正确用例、偏误用例以及各自比率,进而考察每类状语的使用情况。又将偏误类型归为使用不当、错序、残缺、冗余和杂糅五类,分别统计各类状语的偏误类型情况。接着进一步精确到每种偏误类型涉及的词类偏误情况,列出偏误较多词类的偏误情况和偏误词语。然后综合各类表格,与国内对于留学生状语偏误的研究成果和中学生相关词类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原因分析,最终得出状语学习时间排序和学习难度等级排序。最后结合研究成果,分别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角度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期望能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小学生高年级段的状语学习情况,并通过与留学生、中学生的汉语状语学习情况对比,找出汉语状语学习特点,为小学生的状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对对外汉语状语的教学有所启示。
其他文献
君特·格拉斯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格拉斯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初也就是纳粹统治时期人们所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苦难,他用嬉戏黑色的寓言描绘了德国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德
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当代学者,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他既是一位学院派批评家,也是一位自觉意识很强的小说家。目前一共出版了15部小说,《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