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创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对于社会,进行创业有助于创业型经济的形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并且能够保证解决就业问题,使社会安定;对于个人,创业能够使个人价值实现最大化,在解决个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能够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创业效能感是创业行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目前国外有大量的研究对其进行探索,但国内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本文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索创业效能感的结构,且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明确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及其二者之间的调节因素,即有哪些因素会使二者的关系加强。 本文首先进行文献回顾,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的含义,并进行了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关系模型的构建,并选取了个体资源作为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并进行了问卷发放,最终确定了创业效能感的维度:创新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关系效能感、财务效能感四个维度,将性别、专业、家族是否创业、创业培训作为个体资源。最终证明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家族是否创业,创业培训与对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性别、专业对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之间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寻求提升创业意愿的方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且明确了其二者的调节变量,能够进一步加强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从而对大学生创业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