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磁流变阻尼器的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与优化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半主动控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是一种介于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之间的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结合了主动控制系统和被动控制系统的优点,既具有被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又具有主动控制系统的强适应性,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可以达到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而且构造简单,所需能量少,因此半主动控制是目前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控制方式。半主动控制装置有很多种,其中磁流变阻尼器是现今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本文回顾了结构控制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对半主动控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合的评价。 (2)对结构振动控制的状态方程在两种不同的坐标下的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本文半主动控制算法所基于的主动最优控制算法—LQR最优控制算法,并介绍了半主动控制的原理。 (3)在对磁流变阻尼器的数学模型系统地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充分利用磁流变阻尼器连续可调的特性,建立了修正的clipped-optimal优化算法。为了验证所建立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作者编制了相关的Matlab程序,将磁流变阻尼器分别作为被动控制装置和半主动控制装置,对一个三层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半主动控制的优越性。 (4)本文还对建筑基础隔震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被动的基础隔震系统不能保证在任何地震作用下都是有效的。本文提出了半主动控制系统与被动的基础隔离系统相结合的智能基础隔离系统,编制了相应的Matlab程序,其中的半主动控制系统仍采用修正的clipped-optimal优化算法。利用这一程序本文对一个八层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基础隔离控制系统比原来的被动基础隔离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5)本文对控制装置的优化布置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控制装置最优布置方法。通过方法中所得到的性能指标增量确定控制系统所需的控制装置的数量及其最优布置方式。并将此优化方法得到的布置方式和其它不同的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前景及存在的不足,概述了几种钢结构住宅体系,对其抗震、施工、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突出了钢管混凝土框架在钢结构住宅中的优势。
随着近距离交叠盾构法隧道工程与日俱增,对其施工变形的预测与控制显得越来越迫切与重要。而从传统机理分析的角度,将难以得到盾构隧道施工变形的模型,也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控制
学位
目前国内外对于粒状土颗粒破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应力水平下的动、静力学性质和影响因素,关于低应力水平下粒状土颗粒破碎的研究开展甚少。另外,粒状土颗粒破碎机制复杂、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排入水体,使饮用水水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此影响,预氯化工艺被广泛地应用于受污染水源水的处理,但其应用却会
本文对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整理了已有的钢管混凝土短柱和中长柱的试验资料,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大长细比,进行了6根钢管混凝土和2根空钢管的长柱试验;采用
以上海铁路南站工程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分析,研究相邻基坑施工变形影响特征,结合工程实际,提出特长相邻基坑平行施工与预留土堤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对实测数据与计算比
在既有钢结构中,有很多结构在偶遇较大荷载以后局部产生破坏,而构件或整体大部分并没有到达其极限强度,且没发生整体失稳。为兼顾经济效益以及安全性能,应该对局部受损的钢结
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作为房屋的重要受力结构,与单向板肋形楼盖及双向板肋形楼盖相比,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变形小,结构高度小,自重轻,经济性好等优点。但是,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
本文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为节制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在此基础上,对节制用水与污水再生利用的方略与技术进行了分析,以哈尔滨市为立足点进行研究。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