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流域主要植被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岷江发源于岷山,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岷江上游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2个自然地理区域的过渡地带,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态经济功能。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的干扰,特别是长期大规模的采伐,使该地区的森林严重退化,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经济后果。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本研究运用植物群落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和人工恢复形成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恢复植被和人工恢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布特征,探讨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分析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这些研究将丰富该地区植被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植被中,不同坡向的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贮量不同,油松林、华山松林和混交林在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贮量均以阳坡最大,分别为:203.03t/hm~2、238.58t/hm~2、171.88t/hm~2,阴坡或半阴坡较小。在自然恢复植被中,杂灌林0~60cm土层在阳坡、半阴坡和阴坡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为218.85t/hm~2、183.96t/hm~2、165.36t/hm~2,箭竹林0~60cm土层在半阳坡、阴坡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为202.65t/hm~2、181.80t/hm~2。在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各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贮量都表现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表层土土壤有机碳积聚作用明显,但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贮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的程度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植被因子中凋落物半分解量与土壤有机碳贮量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植被的乔、灌、草密度盖度在不同植被不同坡向上关系较为复杂;地形因子中,海拔与土壤有机碳贮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坡度关系不显著;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英語》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掌握,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宗旨,强调英语教学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认识。本文围绕 “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情景设置的生活化”“课后练习设计的生活化”“教学效果评价的生活化”等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认识,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对《英语》学科教学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英语课程;生活化教学;
该文在泄流雾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研究建立了拉西瓦水电站挑流泄洪协和化神经网络模型,并用网络模型预测出拉西瓦水电站不同水位和宣泄流量下的雾化影响
本文以基于WebGIS的电站群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应用为背景,对WebGIS系统中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存储、WebGIS的几种实现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解决分布式数据系统和WebGIS系统之间数据共享和交互的问题,引入了Agent技术设计思想,提出了基于Agent的WebGIS体系结构设计方案。最后结合论文研究的具体实例,开发出具有开放、易操作、易扩充的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