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江构造位于川西坳陷中段东坡、合兴场-石泉场南北向构造带东侧,其北为黄鹿向斜,南邻中兴场向斜,东为轴向与之近于垂直的回龙鼻状含油气构造。截止2011年8月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在中江地区共完钻17井,总体钻探成功率较低,油气勘探陷入了一个低谷。分析认为,该区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技术是造成勘探不利局面的瓶颈。因此,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成藏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对该区的发展是重要而又必要。论文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中江构造沙溪庙气藏沉积相及有利微相分布,总结了中江沙溪庙组气藏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气藏物性特征,分析了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气藏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在以上基础上,研究了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成藏条件,总结了中江沙溪庙气藏成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应用成藏模式进一步解释了中江沙溪庙气藏南北含气性差异。利用测井标准化和解释技术建立了中江地区沙溪庙组储层含气响应特征参数表,并以此对中江各井含气性重新进行了判定;通过地震分析、处理及反演技术,结合测井技术建立了中江地区储层预测综合评价标准,分析沙溪庙组沉积相有利相带及气藏成藏规律,利用储层预测综合评价标准对中江沙溪庙组砂体含气性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论文创新性研究取得如下进展:(1)分析了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气藏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沉积作用(沉积相、碎屑岩粒径和泥质含量)是控制储层物性的宏观分布及变化的首要因素;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2)总结了中江沙溪庙组气藏成藏模式—无断层发育的早期成藏模式和具断层发育的晚期成藏模式及成藏模式的主控因素,利用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成果解释和回答了中江地区沙溪庙组气藏南北含气性差异。(3)建立了中江沙溪庙组气藏储层含气响应特征参数表和中江地区储层预测综合评价标准,将储层划分为Ⅰ、Ⅱ、Ⅲ类,形成了中江沙溪庙组砂体含气性有利区带预测技术并对中江沙溪庙组砂体含气性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