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清代社会的稳定,遗民诗僧群体逐渐淡出历史视野,与之相对的则是“新朝诗僧”群体的出现。这是一批活动时期集中于康熙以及康熙之后,并对清廷高度认同和迎合的诗僧群体,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清代社会的稳定,遗民诗僧群体逐渐淡出历史视野,与之相对的则是“新朝诗僧”群体的出现。这是一批活动时期集中于康熙以及康熙之后,并对清廷高度认同和迎合的诗僧群体,他们身上呈现出的不再是遗民诗僧的愁苦情怀,而是盛世之下积极的入世精神。其中浙西诗僧元璟体现了典型的“新朝诗僧”特征。释元璟(1655年—约1735),字借山,号红椒上人,又号晚香老人,嘉兴平湖人。生于新朝、长于新朝的他历经了整个康熙王朝,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文学创作都与新朝休戚相关。目前学界研究的焦点还是在遗民诗僧上,并未对新朝诗僧予以充分的关注,故本文欲以释元璟及其作品《完玉堂诗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证和文本解读等方式来研究其生平、交游以及诗歌创作,从而揭示“新朝诗僧”在康熙盛世之下的生存情态和文学创作嬗变。首先在生平考上,着重考证元璟参儒入释、行脚南北、应召入都等人生遭际,力求呈现元璟一生在方外宇内辗转沉浮的心路历程。其次在交游考上,则着重考证元璟与康熙皇室、士林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梳理元璟与康熙帝、满清贵族的交游,揭示元璟作为“新朝诗僧”对世俗皇权的认同和靠拢,以及清代禅门世俗化在他身上的体现;另一方面考证元璟与士林的交游,包括他与嘉兴平湖陆、沈世家文人、华亭文人以及京畿文人的交游情况,从而来揭示元璟诗歌的创作渊源以及他“亦僧亦士”的人格结构特征。最后是分析元璟作品《完玉堂诗集》的题材内容和诗歌美学。在题材内容上,元璟诗歌以题材多样化而著称,涉及山水纪游、风土人情、咏史怀古等多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在诗歌美学上,元璟转益多师,形成了自己的“诗禅观”,又杂取众家,各体兼备,并以清雅为宗,呈现出清雅空灵又雄浑工稳的艺术特色。
其他文献
主要分析基于压电的喷墨打印喷嘴长度对细胞损伤因素的影响。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随着喷嘴长度的增加,管中的整体压力明显增大。但切应力的大小没有改变,其分布位置随着喷嘴
20世纪50年代是维吾尔文学较为繁荣的、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取得显著成就的时期。这一时期,包括伊犁籍作家在内的维吾尔族作家以表达广大人民对新时代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解放
《本事诗》是唐代官员孟启利用其声称为真实的材料资源(故事、诗序、传闻等)来解释诗歌创作故事原委的作品。《本事诗》独特的编写方式,在后代产生深刻影响,也造成其性质难以
本文从人性化的角度对高寒山区地震应急救援担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寒山区地震特殊环境下,如何进行减少“二次伤害”的救助转移伤员。在此基础上提出寻找一种科学的设计思维方
本文主要分析十七年文学如何通过文本的叙事力量来建构革命加现代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城市形象及其存在的宿命般的裂缝与困境。首先在五十年代初通过文本内外的双重规训与设置
危素是元季明初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说学齐稿》四卷、《雲林集》二卷、《吳草廬年譜》、《元海運志》等。曾參與宋、遼、金三朝正史的編纂,《明史》卷285
行政垄断是政府机构利用行政权力对竞争限制或排斥。行政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社会福利损失、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地方保护、区域市场份分割等问题。打破行政垄断既是我国转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与此同时大量国外家电产品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但是,由于这些家电产品并非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开发设计,而只是引进国
内斯比特(KateNesbitt)在她的Theorizing A New Agenda for Architecture,An Anthology of Architectural Theory,1965~1995一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界所关心
由彼得·法拉利执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绿皮书》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作品。电影在还原历史人物生活表象的同时,也还原了他们生活的本真状态。主人公托尼·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