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测度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之间的数量关系,对于分析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技术创新的积极效应以及未来国家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借鉴中外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详细阐述技术创新的概念,分析当前的技术创新发展过程的主要模式和方式,从而提出构成技术创新的具体要素;在具体阐述技术创新概念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之上,从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产出能力、环境支撑和吸收扩散能力4个角度构建评价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查找相关具体指标1997年~201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使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技术创新综合指数。  查阅2011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相关统计数据,求解各地区2011年技术创新发展程度,并进行聚类分析,寻找各地区技术创新发展的特点。  使用已计算的1997年~2011年中国技术创新指数,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构建包括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在内的计量经济系统模型。求解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之间的数量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最后,在已经求解后的计量经济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国家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和相应的困难,并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农村老人群体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障工作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只有提高对农村养老保障
经济转型背景下,特色小镇的发展无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康可持续的城镇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还是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特色小镇虽然经历了这些年的
本文对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进行了论述,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现状,论述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开展的前提与路径,旨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保证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社会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成为
期刊
邓小平与刘华清是在1938年相识的。长期共同战斗、工作的实践,加深了他们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基于此。晚年邓小平在事关民族振兴大计的关键时刻,三次力荐刘华清,使其进入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层。他们彼此携手,继往开来,为加速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繁荣稳定、为中华民族的国际权益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邓小平指着刘华清对大家说:“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    1987年11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