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9月6日,大连外国语大学第四届“国际教育交流月”活动正式开幕,交流月期间,大连外国语大学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和人文交流活动,巩固和加强了大连外国语大学与多国高校间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笔者作为俄语同声传译译员参与完成了该活动开幕式的同声传译工作。实践活动结束后,笔者将此次同声传译实践活动的源语和译语转写成书面文本,同时完善了译语文本,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翻译目的论对此次同声传译实践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最终形成本篇实践报告。此外,笔者通过对此次同声传译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说明了自身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实践报告的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此次同声传译实践活动任务的描述,笔者在本章中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背景和具体实践内容;第二章说明了笔者为完成此次实践活动所做的译前准备,包括背景知识准备、发言材料的搜集、专有名词及术语准备、其他准备;在第三章中,笔者重点运用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及忠诚原则分析了此次同声传译活动中的相关活动名称和机构名称的定名过程,特别是对于在此次同声传译过程中所采用的顺句驱动策略、压缩策略等口译策略的具体应用情况通过案例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对此次同声传译实践活动的质量评估及总结,笔者结合翻译目的论对于翻译的评判标准,从译前准备和现场同声传译过程两方面进行了客观的质量评估,并分析说明了笔者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为笔者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