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重生轻死的文化传统与技术导向的现代医学,致使临终者常常在身体疼痛与死亡恐惧中痛苦离世。伴随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个体的生命意义却愈发虚无。临终关怀的提出恰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重生轻死的文化传统与技术导向的现代医学,致使临终者常常在身体疼痛与死亡恐惧中痛苦离世。伴随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个体的生命意义却愈发虚无。临终关怀的提出恰恰回应了人类对于生命本身的尊重,社会工作对临终关怀的积极介入则进一步体现了生命理念的革新。作为社会行动的本质体现,仪式逐渐成为生活意义的象征和价值的表达。为了探究社会工作视角下,以仪式的理念介入临终关怀的作用及实践策略。本研究以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与14位临终患者、7位家属、4名医护人员、6名社工及志愿者的半结构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探究临终关怀服务中仪式治疗介入的过程及运作逻辑,为仪式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了一种实践反思。研究发现,仪式治疗介入临终关怀服务具有一定成效,进一步提炼出实践策略,并整合出仪式治疗阶段性干预的综合模型:个体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事件包括出生、成长、结婚以及死亡,在生命周期仪式上分别对应出生礼、成人礼、婚礼以及葬礼,又分别导向觉醒、成长、实现、告别四个主题,具体的仪式实践则通过故事会、生日会、心愿会以及感恩会的形式进行。四个仪式呈现出阶段性的递进关系,每个仪式内部的推进也包含“分离、过渡与组合”三个不同的阶段,且阶段之间的转换比较缓和。在实践层面,仪式化服务又可以通过社会工作中的具体技术来达成:在觉醒仪式中,借由人生回顾聚焦重要事件,通过发现述说的多种可能而与“问题经验”分离,并向“新故事”转换以实现个体价值再塑;在成长仪式中,通过为患者创造一个展现能力的机会,来与“缺陷为本”的状态分离从而向“优势为本”过渡,以强化主体意识与自我认同;在实现仪式中,聚焦立即性需要以弱化无力感,帮助患者再度体验社会参与以实现权力感的提升;在告别仪式中,正向关系的维持支撑着患者与“社会世界”告别,重建生存和希望为主的生命意义,从而获得生命最后的安宁。
其他文献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的发病率在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首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从分子水平了解胃癌的病因,寻找理想的胃癌分子标记,积极探索胃癌的基因治疗
本文以我的真实观分析了两位优秀画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选材平凡,但却通过描绘自身对现实中事物所产生的“真实”这种精神意识,来直接达到体现“真实”的目的,强调人和现实世界亲密又直接的互动,这样的表达方式也使我产生了共鸣,因此我在写实绘画的基础上尝试追求这种与现实交融的自我精神意识,体现了对“真实”这一生命意识存在本身的描绘。文章第一部分分别讲述莫兰迪和洛佩兹以及他们绘画的特点,分析他们绘画中对“真实”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微炎性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该院血液透析中心的尿毒症患者60例(患者组),分别检测其透析前后血清Hcy、超敏C反应
总结46例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后行腔静脉滤器置入加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评估心理状况,术后护理以预肪并发症为主,观察穿刺点、溶栓中的出血倾向,肺栓塞先兆,是否发生滤器移
地名是人们赋予特定自然空间位置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它是人类感知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基础。地名的特征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在人们生活繁衍的地区内形成了独
宏观经济学主流教材体系演化的基本动力来自理论上与时俱进的创新和重大经济事件的影响,两股力量使得现代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经历了由传统的以需求侧为主的需求管理范式
中国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行政诉讼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是否完备、完善至何种程度,可成为衡量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标准。制度完
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60年代,日本主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后,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开始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
<正>"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这是徐渭书于自画《墨葡萄》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亦是他本人的自况。有人说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
结合云茂高速公路在广东省首次推广应用装配式涵洞的经验,介绍了装配式涵洞的施工工艺,重点分析了云茂高速公路装配式涵洞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并从施工效率、工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