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银行体系的主体,从人员网点数量、资产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上来看都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对我国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银行管理层经营业绩压力逐年加大,导致我国银行领导人的腐败案件一直居高不下,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银行高层领导人履行经营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自1995年人民银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后,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监督审计变得有法可循。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产生,至今已走过了大约二十年的历程,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是对现代审计的一种创新,可遵循的法律法规、使用的审计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经济责任审计模式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商业银行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商业银行传统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式逐渐力不从心。随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和外延逐渐丰富,传统审计模式无论在经济性还是在效果性方面都显露出弊端,因此探索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来提高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势在必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为适应高风险环境,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在传统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备受审计界关注的新兴审计方法。同时,也正是商业银行的高风险性决定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金融风险监管活动中的必要性。在商业银行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有利于应对传统审计方法涉及不到的银行风险。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现状不断创新完善,因此在具有较高风险的金融行业内,引入并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已是当务之急。目前,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较多运用在财务审计方面,但是也为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参考的价值。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等辅助方法,结合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不足。笔者以权力制衡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进行论述,并解析问题形成的原因。鉴于存在的问题,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融入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来合理配置和使用有限资源,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效果,弥补传统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不足,满足社会的期望。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研究背景,以及应用的实践意义,并对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对经济责任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以权力制衡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内容和特点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演变过程;第三部分主要研究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总结了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鉴于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对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笔者探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融于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具体应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及评价风险控制的整体审计流程进行阐述,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质量,这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第六部分探讨了如何科学合理地为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提出保障建议,表现为三个方面:制度保障、人才保障及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