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长河中学科的演进历程、现今整合教育理念的回归、STEM教育在国内的迅速发展以及新高考的改革等发展趋势的共通点出发,皆可追溯至跨学科性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也愈加得到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视。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的基础上比较研究我国、英国和美国的跨学科模式在化学教育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此方面的研究结论就明晰了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我国在化学教育领域内相关的跨学科性研究增长速度比较快,说明我国逐渐意识到了其重要意义,但总的研究成果尚还不足;在团队合作模式上的研究比例偏少;忽视与“远缘”学科的关联性等。同时美国的科学教育与我国较为相似,因此以跨学科内容为切入点对中美两国高中化学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为研究者和一线教育者提供新视角去探讨跨学科性教育,也能丰富和发展教育者对我国新版教材进行解读和实施方面的理论体系,以推动跨学科性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围绕核心问题:“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美化学教育比较研究”,主体上包涵以下四个部分内容: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中美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中美高中标准考试分析--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并得到相关的研究结论。就中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而言,经过梳理和比较研究两者中的跨学科内容,提出以下几点启示:跨学科教育现如今通常隐含于国际上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并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通识教育打下基础;同时看似不相干的跨学科主题之间也具有深层联系,突出主题间的整合性。就中美高中化学教材而言,从课程的物化形式--教材切入,本研究部分是以中美当下主流高中化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以剖析跨学科内容在这些教材中的学科来源、呈现形式、分布位置及设置目的,并在以上四个维度的基础上,从差异性和共性两个角度比较研究两国化学教材中的跨学科内容。在学科来源维度上,我国化学教材中跨学科内容的跨度更大,两国教材都注重STS思维模式下的跨学科内容;在呈现形式维度上,中国教材中跨学科内容的呈现相比较美国而言比较分散,而两国教材中跨学科内容在图片类型上均主要以实物图的形式呈现;在分布位置维度上,分析得出美国化学教学中更重视培养学生对跨学科内容的运用能力,而中国更强调跨学科内容对学生拓展视野的作用;在设置目的维度上,两国教材中通常都使用跨学科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对化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强化和运用,在概念解释上,为增进学生对化学概念整体性地理解,跨学科内容则通常发挥着类比效应。通过以上分析,并在相应维度上总结出跨学科化学教学方面的建议。就中美高中标准考试而言,基于国家标准入学考试这一高利害的评价方式为研究对象,就考查目的、呈现形式以及专题分析三个维度,对我国高考跨学科命题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在跨学科视角下得出相应化学专题的教学和备考建议;同时对美国SAT Ⅱ(化学)考试及其跨学科性特点进行简析,并在美多元化国情的基础上,分析得出SATⅡ(化学)考试中的跨学科内容能极大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以及造就与当代社会相匹配的人才。就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而言,基于跨学科角度下的整合教育理念,并以余胜泉和胡翔学者所研究的跨学科整合项目设计模式为基础,探讨设计与我国相适应的跨学科化学教学整合模式。本部分的研究就提出了包含“教学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学习支架设计”的整合模式案例--“人体健康”主题教学设计。最后对上述研究内容所得启示进行深入总结和反思。在课标角度上,得出跨学科内容可以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支撑性背景和知识技能;同时跨学科教学也是有其适用范围,其通常适用于在化学学科中联系真实情景的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教学中,而对于化学学科中进行高阶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时,基于学科的教学模式更为合适。在教材角度上,得出应注重在课程设计、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中的跨学科内容设计上渗透STSE理念;同时从在教材中跨学科性栏目的设置目的出发,需重视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弱化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割裂性,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去剖析和处理问题,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在标准考试角度上,得出利用跨学科内容,教师能够建构出专属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而学生可以形成知识的正迁移。在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基础上,从其优化、影响机制研究以及教师的跨学科素养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