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腰椎侧凸的髓核细胞凋亡相关研究及选择性减压固定手术策略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退变性腰椎侧凸髓核组织中caspase-3、MMP及Ⅱ型胶原的病理表达  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髓核组织中caspase-3(凋亡蛋白酶)以及MMP(基质金属蛋白酶)与Ⅱ型胶原的表达。  方法:选取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及18例创伤所致急性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腰椎MRI、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明确诊断,行腰椎后路手术,术中留取病变椎间盘新鲜髓核组织为试验标本,分为两组:对照组:即非退变组,选取因创伤所致需行椎间融合术的18名病人的髓核组织,男5例,女13例;试验组:即试验组:选取20例行侧弯矫形术的老年退变性腰椎侧凸病人,其中男6例,女14例。进行如下操作(1)使用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表达含量;(2) qPCR检测MMP-3,MMP-8,MMP-9,MMP-13,Ⅱ型胶原的表达。统计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分析,统计学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x)±S),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结果:对照组Caspase-3吸光度值为0.2±0.05,95%CI(0.10,0.30),试验组Caspase-3吸光度值为0.6±0.07,95%CI(0.46,0.74)。试验组Caspase-3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MP-3表达量为0.50±0.06,95%CI(0.38,0.62),试验组MMP-3表达量为0.83±0.07,95%CI(0.70,0.97);对照组MMP-8表达量为0.31±0.08,95%CI(0.15,0.47),试验组MMP-8表达量为0.34±0.03,95%CI(0.28,0.40);对照组MMP-9表达量为0.41±0.05,95%CI(0.31,0.51),试验组MMP-9表达量为0.39±0.07,95%CI(0.25,0.53);对照组MMP-13表达量为0.47±0.07,95%CI(0.33,0.61),试验组MMP-13表达量为0.85±0.06,95%CI(0.73,0.97);对照组Ⅱ型胶原表达量为0.32±0.06,95%CI(0.20,0.44),试验组Ⅱ型胶原表达量为0.65±0.05,95%CI(0.55,0.75)。试验组中MMP-3,MMP-13和Ⅱ型胶原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MMP-8和MMP-9表达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试验组的caspase-3,MMP-3,MMP-13,Ⅱ型胶原相对对照组出现高表达状态,MMP-8,MMP-9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  第二部分、腰后路局限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  目的:评价腰后路局限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脊柱科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男3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61岁(45-76岁);腰椎管狭窄症状的持续时间为38个月(1-84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脊柱X线、CT及MRI检查。术前Cobb角为(25.2±9.5)°;腰椎前凸角为(21.5±9.3)°;C7铅垂线(C7PL)与S1椎体后上缘的距离(SVA)为(8.2±4.0)cm; C7PL与骶骨正中线的距离(CSVL)为(8.1±4.2)cm。患者采用腰后路局限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采用VAS与SF-36评分系统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130min(115-164min);平均出血量为620ml(450-900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平均时间为26个月(12-36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的平均VAS评分、Cobb角、腰椎前凸角、SVA及CSV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者共有38例,优良率为95%。  结论:腰后路局限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第三部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局限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和腰椎后路局限性减压、融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这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在我科住院的40名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腰椎后路局限性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短节段内固定术,另一组行腰椎后路局限性减压、融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  结果:对所有病人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18个月。两组的病人均得到满意的椎间融合,但第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缓解率及ODI指数改善率方面明显优于第一组。  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患者在有效减压后进行长节段固定三维矫形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有利于脊柱生物力学的重建。
其他文献
出生于四川,曾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高研班首届“中国画名家班”。曾任苏东坡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东坡画院院长,旅法中国艺术家,法国独立艺术家协会会员,法国巴黎文化艺术研究创作中心研究员、客座教授,法中艺术家创作交流协会(AIDIAA)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