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的分析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c-kit、PDGFRA基因突变的规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1.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预后影响因素。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106例GIST 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和PDGFRA第12、18号外显子序列,总结基因突变规律,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基因突变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山西省肿瘤医院2002年1月到2008年12月间109例GIST中,胃56例(51.4%),小肠19例(17.4%),其它部位34例(31.2%)。肿瘤直径1-36cm,中位直径8.9cm。行根治性手术95例(87.2%),姑息性手术14例(12.8%)。12例(11.0%)出现肝转移。核分裂相0-197个;50HPF,中位核分裂相17.5个/50HPF。CD117阳性84例(87.5%)。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5.7%,62.1%,57.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有无肝转移、细胞丰富程度对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46,p=0.001;x2=9.348,p=0.002;x2=6.827,p=0.033)。Cox回归分析显示姑息性手术(x2=7.439,p=0.006)、直径>10cm(x2=3.960,p=0.047)、细胞密集(x2=6.241,p=0.012)提示预后差。   2.106例GIST总突变率为84.9%(90/106),其中c-kit基因突变率83.0%(88/106),exonl1为79.2%(84/106),未检测到exonl3、17突变。exonl1以缺失突变最常见54.8%(46/84),其次为点突变30.0%(25/84)和插入突变(串联重复)15.5%(13/84)。PDGFRA基因exon18突变2例。本组年龄>55与<55对总突变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细胞形态对总突变率和c-kit基因exonl1突变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有/无突变组、不同突变位点、c-kit基因exonl1不同突变形式对生存率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手术切除是原发性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行根治性手术是GIST提高预后的关键。NIH危险度分级来判断GIST预后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2.肝转移GIST预后差。GIST手术方式、细胞丰富程度和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3.大部分GIST中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年龄>55岁GIST总突变率高。梭形或混合形态GIST的总突变率和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突变率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收集胎儿畸形的种类、孕妇产前诊断隋况及胎儿预后,分析引发胎儿畸形的多种影响因素,为预防出生缺陷、产前咨询及孕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
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骨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晚期乳腺癌患者约65%-75%将发生骨
目的:分析评价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