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提高我国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是改善我国农民生活状况的一项长期国策。玉米淀粉加工业在我国得到了集约式的发展,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剧烈的竞争使其生产利润降到了微利时代。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黄粉的产量为玉米淀粉产量的15%左右,目前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如果能提高这15%副产物的附加值,就能大幅提高玉米淀粉厂的生产效益。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黄粉的主要成分,约占玉米黄粉的60%。这种蛋白是由平均分子量为25000~45000的棒状蛋白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氨基酸间形成的分子二硫键使其拥有优良的成膜性。近年来,玉米醇溶蛋白膜以其良好的阻气性、阻油性、保香性、防湿性和可降解性逐渐成为新一代食品包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首先研究了涂膜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膜的工艺,其工艺为:玉米醇溶蛋白在60℃条件下溶解于80%乙醇中,在OHP塑料膜上倒膜,自然烘干成膜。根据对机械特性、耐水性、透光性、透气性及热特性的分析,选择增塑剂甘油添加量为20%。针对涂膜法无法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问题,探讨了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挤压成型法。研究从机械特性、耐水性等方面比较了使用甘油和硬脂酸作为增塑剂对成型膜的影响,发现20%为增塑剂最佳添加量。并确定了挤压生产玉米醇溶蛋白膜的生产工艺为将玉米醇溶蛋白以2∶1的质量比例与乙醇混合,再加入20%(甘油/玉米醇溶蛋白:w/w%)的甘油,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放入捏合机,在75℃保温条件下,捏合15分钟后,冷却到室温得到树脂状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挤压机得到玉米醇溶蛋白膜。研究发现使用高浓度乙醇溶液前处理可以大幅增强成型玉米醇溶蛋白膜的耐水性。最终确定了对玉米醇溶蛋白前处理的乙醇浓度为90%。通过扫描电镜及原子间力显微镜观察显示成型的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均匀的表面形态,其内部由玉米醇溶蛋白分子聚集体形成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