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作为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枢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以及外资银行的进入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常态化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要想在未来的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自身经营绩效至关重要,而贷款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支撑,其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对不同行业的贷款占比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不仅能够为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而且通过对商业银行的性质进行区分,研究对不同行业的贷款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各类型商业银行的贷款目标行业定位提供参考,对提高银行业经营绩效、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理论分析,了解商业银行贷款行业结构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在分析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总体情况以后,发现其贷款行业集中度较高,贷款主要流向制造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另外,在实证分析中,本文选取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5年的数据,利用面板分析方法研究了贷款的行业结构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对不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贷款占比对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影响存在差异,并且上市商业银行类型不同,各行业贷款占比对其经营绩效存在的影响也不同。最后,本文认为,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目标贷款行业,商业银行应适当控制对垄断性行业的贷款,增大对新兴行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并扩大对科教文卫体等具有较强外部性的行业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