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肉眼定性、nIC定量及肉眼定性结合nIC定量三种方法分别对支架腔内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使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扫描机对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诊的8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双能量扫描,最终纳入86名受试者,共152枚支架,其中男70名,女16名,年龄40-76岁,平均60.84±9.43岁。首先,采用5分半定量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其影响因素;其次,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出肉眼定性分析、nIC定量分析及两者结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同时运用x2检验分别比较上述三种方法与金标准间差异;最后,采用x2检验比较肉眼定性分析、nIC定量分析及两者结合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有无区别;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通过SPSS Statistics version 21.0及MedCalc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扫描所得86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评分范围为1~4分,平均1.86±0.78分。2.在金标准评定的152枚支架中,未见狭窄支架75枚,占49.34%;轻微狭窄支架29枚,占19.08%;轻度狭窄支架17枚,占11.18%;中度狭窄支架7枚,占4.60%;重度狭窄支架13枚,占8.55%;完全闭塞支架11枚,占7.24%。其中,属显著性狭窄(狭窄程度≥50%)支架共31枚,占20.39%。3.肉眼定性分析共检出未见狭窄支架103枚(67.76%)、轻微狭窄支架13枚(8.55%)、轻度狭窄支架11枚(7.24%)、中度狭窄支架3枚(1.97%)、重度狭窄支架13枚(8.55%)、闭塞支架9枚(5.92%);其中,属显著狭窄支架25枚,占16.45%。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7.74%、96.69%、20.49、0.33、84%、92.13%、90.79%,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所得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nIC定量分析检出显著性狭窄支架27枚(17.76%),无显著性狭窄支架125枚(82.24%)。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58.06%、92.56%、7.81、0.45、66.67%、89.60%、85.53%,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所得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肉眼定性结合nIC定量分析共检出显著性狭窄支架35枚(23.03%),无显著性狭窄支架117枚(76.97%)。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腔内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3.87%、92.56%、11.28、0.17、74.29%、95.73%、90.79,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所得结果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肉眼定性分析、nIC定量分析及两者结合评价冠脉支架术后支架腔内显著性狭窄的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双源CT双能量扫描所得图像能将支架的植入位置以及管腔内的充盈程度明显清楚的展示出来,并能够较准确的对支架再狭窄进行分度、分级,明确再狭窄的原因及累及范围;2.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得到清晰的碘分布图,通过测量支架内碘含量,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其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度,但因其高假阳性导致特异度有所下降;3.双源CT双能量扫描初步实现了CT对支架再狭窄的定量分析,并为支架腔内斑块性质分析以及心肌缺血判断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