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简称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位置上物体作出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滞后现象。返回抑制有助于注意脱离先前的注意位置转向新的空间位置,提高在视觉空间中注意的效率,反映了人类对复杂环境的进化适应性。因此,考察返回抑制在视野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对于了解返回抑制的进化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近来的研究发现,返回抑制在视觉空间中呈高斯分布,然而高斯分布并未将抑制扩散假设与注意动量假设区分开来。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操纵线索和靶刺激的空间关系,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s,ERP)技术探讨返回抑制空间分布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揭示返回抑制空间分布的规律。
实验一采用经典的返回抑制实验范式,中央注视点的周围有四个靶刺激潜在位置,而且四个方框位置距离中央注视点的位置相等。线索与靶刺激之间的关系共有三种:线索化位置,相邻位置,相对位置。结果发现,线索化条件下P1波幅减小,在175-225ms内,线索化与相邻均比相对条件诱发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d200),而且当返回抑制量大(线索化位置)时,Nd200更大,Nd270只住线索化条件下观测到。结果显示,Nd200可能与返回抑制量大小相关。为了进一步验证Nd200与返回抑制的关系以及返回抑制空间分布的规律,实验二采用四种线索条件(线索、相邻、短相对、长相对)试图将抑制扩散假设与注意动量假设分离。结果发现,P1波幅住线索化条件下减小,Nd200与返回抑制量相关,差异波(线索减去短相对)波幅大于差异波(线索减去相邻)的波幅,且差异波(线索减去短相对)的Nd200效应大于差异波(线索减去长相对)的波幅,在275-325ms内,线索化比短相对诱发了一个更负的成分(Nd300),与实验一结果类似,Nd300效应在差异波(线索减去短相对)条件下表现最明显。
结果表明:
(1)线索化条件下P1波幅减小表明靶刺激的早期感知觉加工在返回抑制产生起着重要作用,支持了注意抑制说。
(2)Nd200效应与返回抑制量相关,Nd200效应可能表明了注意方向转换时的认知冲突,注意方向转变的越大,花费的认知资源越多,Nd200效应更大。
(3)本研究结果不支持抑制扩散理论,返回抑制可能是由线索化位置的抑制和注意方向的转换共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