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三条主要渠道之一。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切入,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厘清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历史过程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同样是明晰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源流的客观要求,具有现实和理论的双重价值。总体来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较多的,但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界针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研究热度一直呈现起伏的态势,也存在着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的现实情况。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拓展研究视角,并结合相关史料的利用,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加以研究,以期在丰富相关研究成果上做出努力。总的来说,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一、关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概况。该部分首先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从国内、国外两个视角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成因进行探究,论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其次,对留法学生的主要来源地、经济状况以及赴法前的思想水平进行考察,力图呈现留法学生出发前的思想现状;最后,重点分析运动的发展历程,并以时间为据,将运动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真实地再现运动从酝酿准备到逐渐衰退的全过程。二、关于留法学生在法国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接受以及传播的过程。首先,考察了留法学生受益于法国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在亲身实践和理论鉴别中,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主动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其次,论述留法学生从国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华工和学生为重点传播对象、以报刊《少年》和《赤光》为重要传播载体、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等为主要传播内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传播的事实。同时分析了在传播过程中,留法学生与非马克思主义博弈,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过程;最后,论述留法学生以投寄政论文章和邮寄书信等方式,面向国内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展现了他们与当时国内同志相比具有的传播优势。三、关于留法学生回国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续传播与实践。当时的留法学生归国后便立即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关于武装斗争的理论,中国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领导力量、革命动力的理论以及关于党的建设的内容。同时,以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以及李立三等人为代表的留法学生,更是开始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践活动,组织发动了包括南昌起义、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以及收回汉口英租界等革命活动,成为为后期大规模革命运动的开端。四、关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在传播方面,体现为国内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增强、马克思主义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以及一批革命和建设人才的成功培育;二是在实践方面,体现为促进中共的创建、推动工农武装割据的实现以及加速当时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