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oS的煤矿安全实时监测系统通信协议研究及系统设计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给我国的煤矿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走着一条粗犷式的发展道路,安全信息技术的网络化程度不高,井下安全生产情况不能及时传到井上生产控制中心,这些都是事故频发的症结所在。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煤矿安全监控体系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煤矿安全实时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基于B/S(Browser/Server)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监控网络分为三层: 1、在井下设计智能终端,它负责煤矿安全生产数据的采集并向井上传输。同时智能终端还具有瓦斯超限报警和瓦斯闭锁功能。以智能终端为无线网络的接入点,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的技术设计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组建井下无线网络。井下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共同构建立体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2、井上研制井端服务器,由井端服务器将矿井下的有线网络接入Internet网。并提供Web页供有权限的用户访问。 3、地面控制中心由客户终端和后台数据库组成,完成安全生产数据的统计、预测、分析,并对矿井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监控。 在煤矿安全实时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煤矿安全实时监测系统的通信协议。在分析系统传输数据特点、网络结构及其它总线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以改进的RS-485组网。通过对冲撞与避免,帧结构设计,优先权设定,差错控制,校验等技术的研究,提高网络传输质量,使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方面满足煤矿实时监测系统应用的要求。 系统在硬件设计中采用了ZiLOG司的Z8F6423、Z8F042A、eZ80F91微处理器芯片研制井下智能终端、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和井端服务器。最终完成煤矿安全实时监测系统的方案设计和部分软硬件的开发。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有限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要求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压缩,视频数据的压缩技术应运而生。MPEG-4编码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制定的
由于声波是目前海中实现中、远距离无线通信唯一有效的信息载体,因此水声通信对于国防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噪声高、带宽窄、载波频率低、传输时延大、多途径效应随时间一空间一频率变化等信道特性都会给有效、可靠的水声通信带来很大的麻烦,其中多途径效应是最主要的困扰因素,它会导致信号幅度衰落和码间干扰。 由多途径效应产生的机理可知,通信距离的拓展将使多途径效应的影响更加严重,所以
为应对社会老龄化及慢性病对人们生活带来的问题,将传感器置于人体各部位用以监测体征信号或环境信息的无线体域网(Wirelesss Body Area Network, WBAN)成了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随着电子、计算机、声像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前进了一大步,特别是由于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领域广泛而成功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处理和网络传输。作
  随着数字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信息隐藏主要有数字水印和隐写术两大分支。论文通过对音频数字水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