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掺杂凝胶玻璃的光谱性质和传能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设计、合成一类双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掺杂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高效发光材料,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光谱性质和发光机理。研究表明材料的荧光颜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规律变化,该性质在温度探测器、光纤传感器的热敏探针等多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能带工程理论,对有机配合物进行分子设计,以获得高效的发光分子。选用发光效率较高的铕离子,同时引入可以敏化铕离子的铽离子和钆离子,研究稀土离子间的传能过程,有机配体选择三氟乙酰丙酮(TFA)、六氟乙酰丙酮(HFA)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应用原位合成技术,将设计的配合物均匀掺杂到凝胶玻璃中,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发光材料。论文应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元素分析、高分辨荧光光谱、时间分辨荧光谱、低温-变温荧光谱、荧光和磷光寿命等综合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及其在凝胶玻璃中的光谱性质以及相互敏化的过程与机理。研究了四类配合物Eu-Tb-HFA-FPPO,Eu-Tb-TFA-TPPO,Eu-Gd-HFA-TPPO,Eu-Gd-TFA-TPPO的光谱性质,铕离子、铽离子共掺的配合物观察到了两种离子同时发光,铕离子、钆离子共掺的配合物只观察到铕离子的特征发光。同时观测到了配合物的摩擦发光性质,摩擦发光的颜色与光致发光相一致。另外,双稀土离子的配合物中,均观察到铽离子或钆离子对铕离子的敏化作用,其中在含有铕离子、铽离子的配合物中,铽离子向铕离子的传能作用为Dexter传能。应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将各种配合物掺杂在凝胶玻璃中,对其光谱性质及稀土离子间的传能作用进行了研究。掺杂Eu-Tb-HFA-TPPO的凝胶玻璃的荧光颜色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掺杂Eu-Tb-TFA-TPPO的凝胶玻璃则无此特性。研究证实,前者稀土离子之间的传能为Forster传能,后者为Dexter传能。Eu-Gd-HFA-TPPO掺杂的凝胶玻璃中,观测不到稀土离子间的敏化现象。而含EuR-Gd(1-R)-TFA-TPPO配合物的复合材料的荧光光谱中,R=0. 7时单位铕离子浓度产生的发光强度最大,说明R=0. 7时Gd3+向Eu3+的传能效率最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掺杂Eu-Tb-TFA-TPPO和Eu-Gd-TFA-TPPO的凝胶玻璃中稀土离子以双螯合的形式形成配合物,而Eu-Tb-HFA-TPPO和Eu-Gd-HFA-TPPO掺杂的凝胶玻璃中稀土离子各自形成配合物,两种配合物间没有化学键合。
其他文献
再生有色金属冶炼作为典型的工业热过程被认为是非故意生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UP-POPs)的主要排放源之一。研究影响UP-POPs生成的主要因素以及生成机理对UP-POPs的源排放控
本文结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以单锻压机机构为理论原型以面向对象的Visual C++语言为开发工具,以UG/NX为软件平台,开发了一套针对特定锻压机机构进行运动仿真的实验系统。 论
利用太阳能一直是人类所渴望的,特别是随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问题的加深。将太阳能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或制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可
美育即审美鉴赏教育和美感培养教学,它能锻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要承担起
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污泥的含水率通常超过99%。开发高效的污泥脱水工艺是缓解污泥快速增长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当下中国环境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方
当前,新冠疫情在我国蔓延扩散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明显的短期冲击.综合考虑经济理论、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和
期刊
对已有工程塑料进行共混改性实现其性能优化是当前高分子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高分子共混物一般是由连续的基体材料和分散的添加相组成。一般高聚物共混都是以一种弹性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作为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有其许多的优势,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多媒体广泛进入到了课堂教学中.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今后的教
城镇化发展阶段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地区,常常会出现农村留守儿童逐步增多的现象.新农村建设背景之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学校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