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兼四川省实证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a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城市化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明显加速是一个重大标志。有学者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相比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导致评价其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或者指标体系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因此建立一套能充分反映其实质和内涵的指标体系,以帮助管理部门把握区域城市化的整体以及具体结构的差别,并进行科学的宏观决策,更好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成为迫切需要。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城市化水平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论证了城市化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立足于本文所拓展的城市化本质和内涵,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定性分析方法,构建了囊括城市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四川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城市化是指以人为本,以产业、城市体系和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城市文明形成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自然历史过程。它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并向城市集聚的过程,而且是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体系的完善等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还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由城市向农村渗透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2)目前城市化水平评价的众多指标和指标体系中,单一指标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城市化发展现状的要求;复合指标要么过于繁琐缺乏实用性,要么不够完善,对某些重要的方面没有衡量,缺乏科学性。因此,构建一套更能全面反映城市化水平发展真实状况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迫切需要。 (3)新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了城市化人本指标、城市化产业指标、城市化基础建设指标、城市体系指标和城市化政治文明指标七个方面,基本包含了城市化水平建设的内外部主要影响因素。该指标体系首先弥补了单一指标的不足,同时立足于城市化本质和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人本质量指标”,对第一产业对城市化的基础作用给予肯定,注重城市体系间的相互影响,弥补了其他复合指标研究的不足。并且该指标体系的多数数据可以通过统计年鉴获得,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4)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四川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四川省城市化加权平均水平为35%,综合水平为42%,比非农人口比例加权平均水平和综合水平分别高9%和11%。其中成都市以67%的城市化水平成为全省最高;甘孜州以16%的城市化水平成为全省最低。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三州地区2003年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成都平原区城市化综合水平为53%,盆地丘陵区城市化综合水平为26%,盆周山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为23%,川西3州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是20%。综合衡量结果与实际发展水平基本一致,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在一定的阶段内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定量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议题,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以及规模的扩大,有关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学习质量是反应教育质量的一个核心因素,学习投入度
我国地质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支撑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很多矿山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需要利用地质勘探技术,顺利落实地质勘探工程,维护工程的安全性,保障整体工程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