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波动性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股市起步较晚,但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股市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发展。目前,我国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虽然我国A股市场发展迅猛,但不少问题和困难也随之而来。数据显示,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相对较大,与香港和台湾市场相比也是如此。我国股市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股市有很多不同点,其中笔者发现投资者结构的明显不同,可能是造成波动性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资者可以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定义有四种,国内国外各两种。根据国内外权威定义结合我国国情,本文首先明确了我国可以直接参与股市投资的机构范围,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信托公司、企业年金、财务公司、阳光私募等。在对研究机构与股票波动性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研读后,笔者发现,机构的行为究竟是平抑波动还是加剧波动,国内外众多研究中并没有得出定论。而基于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理论,都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各方观点。希望通过对活跃在股市中的机构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分别考察分类后的机构对股票波动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根据理论梳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笔者提出几点假设:H1:资金可以任意申购赎回的机构加剧了股票波动。H2:资金不可以任意申购赎回的机构平抑了股票波动。H3:短期内有业绩排名压力的机构加剧了股票波动。H4:短期内没有业绩排名压力的机构平抑了股票波动。  本研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对机构进行分类:分类方法1:按照机构资金是否可以任意申购赎回为标准,此分类方法为了考察资金流稳定性的差异对机构行为风格产生的影响,其中资金可以任意申购赎回视为资金流不稳定,资金不可以意申购赎回视为资金流稳定;分类方法2:按照机构在短期内是否有业绩排名压力为标准,此分类方法为了考察机构业绩排名压力的差异性对其行为风格造成影响,其中短期内需要排名视为短期内有业绩排名压力,短期内不需要排名视为短期内没有业绩排名压力。从2000年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方向开始,直到2003年第四季度,券商、险资、信托、QFII等机构才开始陆续进入我国A股市场。在2003年第四季度之前活跃在我国A股市场上的机构仅为证券投资基金。因此,本文以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主要机构进入A股市场的时间为起点,研究机构对股票波动性的影响,希望可以从中有一定发现。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寻在机构开始进入A股市场后,对股票波动性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方向会如何。由于机构种类众多,本文还希望找到它们之间的某种共性,之后对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考察不同类型的机构对股票波动性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并试图找到影响产生差异性的原因。本文关注的重点是“差异性”。针对指数层面,采用了EGARCH模型,构造了机构持股的相对指标,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对沪深300指数波动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针对个股层面,本文采用了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别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对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大盘股代表)和中证500指数样本股(中小盘股代表)波动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
其他文献
情绪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和决策,如今社交媒体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平台上的大数据,可以探索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走势间的相关关
所谓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务致使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与微观主体相比,财政风险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因为财政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扩大
本文运用财务学和金融学的知识,从资本结构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作用入手,揭示了最优资本结构与最大企业价值之间充分但非必要的关系,并指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只有在企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