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对小鼠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及职业人群健康效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的甲醛(FA)是一种主要的室内污染物,它除了对人体呼吸道和眼部具有刺激作用以外,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也日益受到关注。本课题旨在研究FA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作用,并探讨维生素E(VitE)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两种抗氧化剂对甲醛所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FA组、FA+NAC组和FA+VitE组。除了对照组以外,各组小鼠每天经腹腔注射给予FA(15 mg/kg,ip),连续给予7天。FA+NAC组在注射甲醛前0.5 h经腹腔注射给予NAC(100 mg/kg,ip),FA+VitE组在给予甲醛前0.5 h灌胃给予VitE(100 mg/kg,ig)。对照组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每组小鼠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小鼠在最后一次给予FA后第二天,采用六臂放射状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另一部分小鼠在最后一次给予FA后6 h,全部被处死,留取小鼠脑组织,测定脑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染毒早期甲醛组小鼠出现兴奋、不安,且不易抓取,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小鼠表现逐渐转变为静卧少动、堆积成簇,而其他各组小鼠无此现象。比较各组小鼠体重的增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在学习期,FA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其他三组,FA组的错误次数较FA+NAC组和FA+VitE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记忆期,FA组潜伏期较对照组、FA+NAC组及FA+ VitE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组间小鼠记忆期错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脑组织生化检测结果显示:FA组的GSH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可以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抗氧化剂(NAC、VitE)对甲醛引起的神经行为改变具有保护作用。背景/目的甲醛广泛应用于工业,是制造树脂、油漆、塑料、合成纤维和各种黏合剂等的原料,在医院和研究机构中常作消毒剂和防腐剂使用,污染源很多,存在大量的职业接触人群,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代表性污染物之一。室内环境中在诸多建筑装饰材料中,甲醛的最主要来源是人工合成板材。人工合成板材主要由脲醛树脂粘合挤压制成。本次流行病学研究拟通过对某家具厂车间作业工人的调查分析,探讨甲醛对职业接触工人的健康影响,为进一步评价甲醛的毒性和保护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合肥市某家具厂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甲醛的工人,利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情况以及职业接触史等。工人根据自愿的原则,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神经行为功能测试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项目(WHO-NCTB)中的数字跨度、数字译码两部分。研究甲醛对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的自觉症状、神经行为功能测试中的数字跨度、数字译码两部分的影响。结果自觉症状方面,暴露组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精神不振、乏力、眼干流泪、轻微皮肤干燥、皮肤易裂口等8项症状的阳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行为功能测试方面,两组工人的数字跨度和数字译码两项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对接触工人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并使其神经行为、精神状态改变。
其他文献
【背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爆发“军团病”以来,已经有许多国家关于军团病的报道,我国南京在1982年首次证实军团菌病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军团菌感染与水源污染有关。本
研究背景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CS2)是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溶剂,也是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等许多化学物质的原材料。此外,在橡胶硫化、谷物熏蒸、浮选、石油精制、石蜡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世界上许多国家为解决市场失灵、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推动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支持创业投资和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起步期、种子期等初创期企
目的:探讨接种乙肝疫苗后机体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等位基因HLA-DRB1*09,HLA-DRB1*11,HLA-DRB1*12的关系,为阐明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免疫遗传学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