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和谐校园是指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共同创造能够表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准则、以及价值取向的积累过程。它是一种价值目标,同时又是一种现实的状态,它体现的是大学不断追求自身系统内外部结构合理化、运行高效有序化、积极实现目标达到最优化的一种发展态势。大学校园的和谐不仅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辐射作用。其特征表现为,一是依法民主治校,促进社会和谐;二是服务国家为宗旨,提升校园发展空间;三是树立大学精神,实现人与学校共生;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理论、和谐社会理论、科学人才观理论,是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基础。大学和谐校园显示度研究,旨在通过对建设和谐校园相关维度和要素的分解与整合,以此对大学校园和谐程度进行科学的阐释。首先,依据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与专家的访谈,开展两轮专家咨询问卷调查,采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指标,利用加权平均系数进行指标的筛选,提出大学和谐校园显示度指标设计方案。其次,分别对两轮专家咨询问卷进行分析,建立和谐校园显示度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是对和谐校园显示程度的分解,内容包括:高校民主度、依法治校度、管理公平度、发展显示度、安全稳定度、校园基础设施完善度。这六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地体现了大学和谐校园显示程度的不同组成部分,又完整地包容和反映了建设大学和谐校园的要素与内容。下设的14个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的进一步说明,分别是:民主决策与管理、民主监督、学校章程的制定、法制宣传工作、制度执行力、学术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利益均衡、学科之间的利益分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人才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治安综合治理、后勤保障建设、自然景观环境、教学活动场所。三级指标是二级指标的分解和细化,一共34项指标。再次,采用归一化的数理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的赋值,并且运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对指标进行隶属度的划分。在此之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权威系数、专家积极系数、以及问卷信度、效度进行分析,得出较为满意的数据,进而使大学和谐校园显示度指标体系的质量得到了科学有效的验证。最后对该项指标体系的目的和使用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