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外贸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背后隐含的结构不合理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过高、自主研发的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偏低、缺乏自主品牌、处于产业链低端、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出口量大、大量出口资源型产品等方面。这严重制约着我国商品出口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质量,调整和优化我国商品出口结构已是迫在眉睫。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详尽阐述和讨论。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FDI、生产者服务和进口商品贸易)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系统的文献梳理,第2章首先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内涵、度量指标以及理论基础,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核心内涵界定在四个方面:出口品附加值的提高,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高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出口复杂度的提高。其次,依据这一核心内涵,进一步回顾和评述了具体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度量指标。
利用第2章的指标和中国的数据,第3章详细地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合理性表现在:(1)从附加值角度看,初级产品出口占比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不断提高;(2)从要素密集度的角度看,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品占比不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出口品占比不断提高;(3)从技术密集度看,制造业出口品技术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出口品和中等技术出口品在总出口中占比不断增加,资源和低技术密集型出口品占比不断下降;(4)从细分的出口产品角度看,中国出口品复杂度不断提高。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我国仍然处于国际价值增值链条的低端,具体表现在(1)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以及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过高;(2)制造业各种技术水平出口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各种技术水平出口品国际竞争力仍然不高;(3)随着产品分类的细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出口相似度降低;(4)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出口价格水平不断下降。这些问题说明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核心仍是提高出口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4章基于第3章计算的1997-2008年中国与24个发达国家在HS6位编码出口品水平出口相似度指数(ESI)计算结果,从细分的出口产品角度研究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1)FDI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很小,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不同;(2)相比较于FDI,中国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等区位优势的改善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关键性因素;(3)虽然亚洲是中国FDI的主要来源地,但欧美在华直接投资对出口相似度的提高作用更大。1997-2008年各年横截面数据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出口相似度的作用程度显现出先快速上升后平稳下降的动态效应。
第5章主要分析生产者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及其结构优化的影响。首先基于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国内生产者服务增值份额,结果显示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生产者服务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其次,建立了生产者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增长的行业面板数据模型,回归结果显示:(1)生产者服务有利于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稳定增长;(2)制成品出口对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生产者服务依赖度较大。再次,基于第3章计算的我国制造业出口品技术结构,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生产者服务与出口商品技术结构的长期协整关系和动态关系,并据此分析生产者服务对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出口商品技术结构变化的原因;(2)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其出口增加对生产者服务的依赖度越大;(3)生产者服务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提升作用最大,对中等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作用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现象,对资源和低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降低的作用。分析结果说明生产者服务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第6章研究进口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商品贸易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关系取决于包括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只有与研发支出、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相结合的高技术产品进口才能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区域样本回归系数的差异又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2)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目前的产出水平上,“干中学效应”尚不能发挥作用。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1)进口商品贸易技术外溢会促进出口相似度的提高,而技术同化能力对出口相似度作用为负数或很小;(2)资本积累对出口相似度的促进作用程度大大地超过了进口技术外溢指标。
第7章研究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章采用1992-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单位根、协整检验和协方差分析,建立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与人均GDP的变截距、变系数模型,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级产品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差异性消极作用或没有作用,工业制成品出口对其有差异性的积极作用;政府政策、区位因素等固定影响具有差异性。这说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要与改善区位特征相结合。
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中国引进外资要注重其投入的生产环节,引导外资注入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地位;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以及制造业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我国应该进一步利用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等契机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步伐;在我国调整外贸顺差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以安全、发展为目标的进口战略可能是中国目前最好的选择,进口的增加不能采取激进的方式进行,要循序渐进;实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还必须要与区位特征相结合,制定适合区域自身优势的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