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美学与法国革命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ini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上题目有关卢梭一人,涉及至少三人,柏拉图一个,卢梭一个,康德一个。也零星和老、庄的思想做了一些比较,不过篇幅在论文中占的不多。考虑到思想有它的源头,也有它的流向,在研究卢梭时,我便把时间段往前往后都放宽了些,搞清楚这些有助于理解他的思想。卢梭上承柏拉图这位智性哲学家的思想,下启康德这位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家。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为什么都会与卢梭存在某种联系?他们三人有什么共通的哲学思想?卢梭为什么在启蒙运动中逆流放言,换了另一时间他是否还会这样说?说的原因是什么?后人对他的理解怎么会呈现出一种或偏左或偏右,或者根本就是相反的状况?我的毕业论文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努力厘清卢梭的思想来源及流向,并对他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例独行的思想,以及之后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做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概括。 柏拉图说:真理可能在少数人一边;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批判的时代,一切东西都必须经受批判; 老子说:绝圣弃智。 卢梭说:对这个科学和哲学的世纪,我比他们认识得更为清楚。 如是我闻。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愚顽,不认识我,他们是愚昧无知的儿女,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 耶和华如此说:你若归回,我就将你再带来,使你站在我面前。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新诗批评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梳理与个案考查的角度,对80年代初中期的朦胧诗批评、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的新生代新诗批评和世纪之交的多元化新
贺铸是北宋中后期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虽怀有强烈的入世理想,也有文武兼备的才干,然而最终不得美官,忧伤终老。诗人性格复杂,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常常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色。本文
“乐与政”的关系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始终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阮籍《乐论》的思想主题亦是如此。阮籍坚定认为音乐具有“去风俗之偏习,归圣王之大化”的社会作用,然而他却别
本文对曹禺小说《雷雨》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的个体形象分析认为,三个出场女性身上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了一种生命的主动姿态和主体意识,进而通过对空白
作为审美人类学的重要范畴,审美制度是深入民间调查以民间话语为基点,在学理及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解读审美意识形态。审美制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是在审美人类学美学学科这个新的生
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文学可谓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场叙事革命。先锋作家们在当时外国文学译介高潮的大背景下,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展开了全面的学习和借鉴并有大量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