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牧对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调查研究——以内蒙古达茂旗白音杭盖嘎查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tong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市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采取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封山禁牧”、“划区轮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禁牧、休牧、轮牧成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实施的保护和建设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针对草原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旗委、旗政府自2002年起在农牧区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从2007年10月起,在旗所在地百灵庙镇的三个嘎查进行了全面禁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自2008年1月1日起对全旗牧区实施全面禁牧政策。   该文以内蒙古达茂旗白音杭盖嘎查为例,在三次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阐述全面禁牧政策对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的同时,提出了几点思考。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组成。前言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概况、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全面禁牧政策的具体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第二部分从全面禁牧对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影响、对牧民生计方式的影响、对牧民经济收入的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全面禁牧对牧民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第三部分从全面禁牧对衣食住行的影响、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全面禁牧对牧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第四部分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适度放牧的必要性及其制度保障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水井对环境及农村生活关联度极高,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浓厚,国人言“井”,有背井离乡之“井”,有市井之“井”,有井田之“井”,因而井正是研究生态和文化的理想桥梁。笔者的田野点是邵
学位
本文从政治人类学行为过程论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省绿春县半坡乡的社会情况为背景,对哈尼族的传统社会组织文化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对哈尼族祭龙仪式进行田野描述,探讨
学位
元朝做为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有其独特的历史,它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多民族王朝。研究这段历史,既作为中国断代史来研究,也应视为中国民族史来研究,同